1.下列灭火方式涉及的原理,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往着火的木材上覆盖沙子
B.森林着火时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C.剪掉烛芯熄灭蜡烛
D.液化气灶着火时关闭阀门
【答案】A
【东汇达教育解析】
本题考查科技常识。A项错误,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物质有可燃性、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灭火时只要破坏一个条件即可。往着火的木材上覆盖沙子,能隔断木材与氧气的接触,木材缺乏氧气支持,火就熄灭了,其原理是隔绝氧气。B项正确,森林着火时开辟隔离带,可以阻止火焰蔓延,其原理是清除或隔离可燃物。C项正确,将着火部分的烛芯剪去,可以阻止火焰引燃新的烛芯,其原理是清除或隔离可燃物。D项正确,液化气灶着火时关闭阀门可以阻断气源,其原理是清除或隔离可燃物。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2.下列文学作品与其评价对应不正确的是( )。
A.《窦娥冤》——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B.《梧桐雨》——沉雄悲壮,为元曲冠冕
C.《老子》——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D.《世说新语》——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
【答案】C
【东汇达教育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常识。A项正确,《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是中国古代悲剧成熟的标志和中国古代悲剧的典范作品。王国维在其《宋元戏曲考》中评价到:“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B项正确,《梧桐雨》是元代戏曲家白朴创作的杂剧,作品通过描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揭示出唐王朝盛极而衰的历史教训,其中也渗透了剧作家白朴在金元更易之间的乱离身世之感和山川满目之恨。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评价到:“沉雄悲壮,为元曲冠冕”。C项错误,“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是鲁迅对《庄子》的评价。就是说庄子的文章想象力丰富,广博深厚,纵横开阖,挥洒恣肆,晚周诸子百家的文章,没有一篇能比得过它。D项正确,《世说新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对当时上流社会生活作了广泛的描述,较真实地记录了人物的言行,在客观上展示了上层统治阶级的某些本质,反映了魏晋时期文士独特的人生态度和当时的社会风尚、道德思想。鲁迅曾称赞《世说新语》“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3.现实生活中,人们也许会对废气、废水、废渣和噪声等显性污染比较敏感,而对由过量光辐射导致的“光污染”危害___________。事实上,人工白昼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还对人类健康、生物平衡及文化美感造成负面影响。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屑一顾
B.理所当然
C.不以为然
D.浑然不觉
【答案】D
【东汇达教育解析】
“事实上”是对前文内容的解释,强调了“光污染”给人类造成了巨大危害,前文通过人类对废气、废水等显性污染敏感的对比,转折强调人类对“光污染”危害不敏感,故横线处成语需体现出不敏感,D项“浑然不觉”指毫无察觉的样子,符合文意,当选。A项“不屑一顾”形容极端轻视,语义程度过重,排除;B项“理所当然”意思是按道理应当就是这样,含有完全合理、不容怀疑的意思,用法不当且与文段语境不相符,排除;C项“不以为然”表示不同意或否定,与文意不相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暗夜保护区”应成城市标配》
4.物理定律的守恒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有了这些守恒定律,自然界的变化就呈现出一种简单、和谐、对称的关系,也就变得易于理解了。所以,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对守恒定律有一种_____________的热情和敏感,一旦某一个守恒定律被公认以后,人们是极不情愿把它__________ 的。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特殊 推翻
B.独有 优化
C.罕见 完善
D.理性 淘汰
【答案】A
【东汇达教育解析】
第一空,根据文意,守恒定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许多变化通过守恒定律变得易于理解,科学家自然就会对守恒定律较为重视,横线处需体现出不一样的“热情和敏感”,A项“特殊”、B项“独有”、C项“罕见”均可体现出特别,符合守恒定律的重要性的特点,保留;D项“理性”指从理智上控制行为的能力,与“热情和敏感”搭配不当,排除。第二空,与“守恒定律”搭配,根据文意可知,当某一守恒定律被公认以后,人们不愿意去否定它,A项“推翻”符合文意,当选;B项“优化”、C项“完善”强调的是变得更好,与人们不愿意否定守恒定律这一语境相悖,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粒子照镜子:什么是宇称守恒?》
5.“气韵生动,须将生动二字醒悟,能会生动,则气韵自在”,所谓气韵者,即一幅画独具之精神,使人远观近玩,均可___________,不必深研力求,而自有一种生动之气,______________,扑人眉宇。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触手可及 熠熠生辉
B.博物通达 惟妙惟肖
C.洞若观火 交相辉映
D.一目了然 跃然纸上
【答案】D
【东汇达教育解析】
第一空,根据文意可知,“气韵”是一幅画所具备的精神,且对应后文“不必深研力求”,故横线处强调的是不需要深研力求就能体会到,C项“洞若观火”形容看得非常清楚明白,语义尚可,保留;D项“一目了然”指一眼就看得很清楚,与后文内容对应得当,保留;A项“触手可及”指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所搭配的是具体的物,与“气韵”搭配不当,排除;B项“博物通达”形容常识渊博,通晓事理,形容的对象是人,排除。第二空,对应前文“生动之气”,故横线处应体现生动之意,“跃然纸上”形容描写或刻画得十分生动逼真,与文段语境相符,当选。C项“交相辉映”指各种光亮色彩相互照应,与“生动”无关,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云间逍遥境 白山松水情》
6.媒体融合发展形成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在社会治理中扮演着“信息桥梁”的角色,推动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利用全媒体传播体系,不仅可以更好地宣传政府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思路和举措,还可以更好地把握社会发展情况、畅通沟通渠道,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利用全媒体传播体系可以更进一步畅通公共服务供需交流渠道,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公共服务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政府应充分利用媒体融合发展的“信息桥梁”
B.全媒体传播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
C.媒体融合发展打通了政府群众间的交流渠道
D.在社会治理当中全媒体传播的作用至关重要
【答案】D
【东汇达教育解析】
文段开篇指出媒体融合发展形成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推动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后文对如何创新展开了详细介绍,利用全媒体传播体系可以宣传政府社会治理思路的同时也能畅通渠道,提升社会治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且能进一步畅通公共服务供需交流渠道,满足群众需求,故文段为观点解释说明结构,D项是文段观点句的同义替换,当选。A项,文段并非强调政府如何去做,而是介绍媒体融合发展对于社会治理的创新作用,排除;B项,对应文段尾句,仅是媒体融合发展一部分的积极作用,表述片面,排除;C项,“打通了政府群众间的交流渠道”无中生有,文段未体现政府与群众间的交流渠道受阻,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7.病毒在人类疾病治疗上具有令人瞩目的应用前景,但安全性上还需要进行更为全面的研究,特别是病毒感染的扩增性、突变性、致病性和宿主免疫系统的反应等。同时,将病毒应用于疾病治疗还存在一些亟待克服的缺陷,包括基因导入效率低、基因表达缺乏有效调控等。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基因组结构以及基因表达调控规律等方面了解得越来越充分,对现有病毒的改造以及效用风险评估也越来越严谨和合理。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病毒在基因治疗上的应用一定会取得突破性进展。
下列说法与文段不相符的是:
A.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对病毒基因组结构的研究
B.人类对病毒感染的扩增性缺乏系统的研究
C.病毒在基因治疗上的应用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D.当前对病毒的治疗仍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
【答案】D
【东汇达教育解析】
A项,根据文段“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基因组结构以及基因表达调控规律等方面了解得越来越充分”可知,表述正确,排除;B项,根据文段“但安全性上还需要进行更为全面的研究,特别是病毒感染的扩增性、突变性、致病性和宿主免疫系统的反应等”可知,表述正确,排除;C项,根据文段“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病毒在基因治疗上的应用一定会取得突破性进展”可知,当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表述正确,排除;D项,根据文段“将病毒应用于疾病治疗还存在一些亟待克服的缺陷”可知,“对病毒的治疗”偷换概念,与文意不相符,当选。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8.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的背景下,金融科技迅猛发展,为我国金融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大力发展金融科技,是我国在全球金融领域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机遇。现代金融发展史表明,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如影随形。结合我国当下情况来看,金融科技作为科技赋能产生的金融创新手段与行为,其快速发展必然带来新的金融风险。如果监管不力,就会危害金融和经济安全;如果监管过度,则可能抑制创新。因此,应以保障金融安全为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鼓励和引导金融科技创新。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推动金融业转型升级
B.确保金融赋能不会阻碍金融科技创新为基础
C.科学构建符合国情的金融科技监管体系
D.创新金融监管手段并加大监管力度
【答案】C
【东汇达教育解析】
横线在文段尾句,且由“因此”引导,可知此处与前文内容构成因果关系,要注意对前文内容的总结与衔接。文段先肯定了金融科技的重要性,接着指出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是如影随形的,金融科技的发展会带来新的金融风险,但是监管不力和监管过度都会出现负面影响,故横线处需填入与“监管”有关的内容,强调要适度监管,C项“科学构建符合国情的金融科技监管体系”衔接恰当,当选。A项,未出现“监管”,与前文话题不一致,排除;B项,未提到文段主题词“监管”,且“不会阻碍金融科技创新”仅是一方面,文段强调的是监管要在合理范围内,排除;D项,“加大监管力度”与前文“监管过度,则可能抑制创新”表述相悖,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9.①波浪和潮水冲刷潮滩表面,细粒的泥沙被退潮流带向远离岸边的浅海区
②风还可以继续从潮滩上吹扬毫米级的贝壳碎屑,逐渐加高贝壳堤,高可达十几米,形成了独特的贝壳堤海岸
③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贝壳被波浪和潮流打碎,甚至成为毫米级的碎屑
④当入海河流改道或河流所挟带的入海泥沙量减少时,海浪与潮汐作用就会相对增强
⑤相反,在泥质潮滩表面或浅层生长的贝类,则在死亡后被激浪与涨潮流向岸边搬运
⑥贝壳、贝壳碎片和碎屑,可先在潮滩上堆积成凸起的小沙坝,并不断向陆地方向运动,最终在岸边高潮线附近堆积下来,逐渐堆高形成贝壳堤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⑤④⑥③②
B.③②⑥①④⑤
C.④①⑤③⑥②
D.⑥③②④①⑤
【答案】C
【东汇达教育解析】
首先对比选项,确定首句。①句介绍波浪冲刷会导致泥沙被退潮流带向远离岸边的浅海区,无法排除;③句有指代词“在这个过程中”,无法作首句,排除B项,且介绍了贝壳被波浪和潮流打碎成“碎屑”,⑥句继续介绍“碎屑”的情况,故③句应在⑥句前,排除A、D两项;将答案锁定在C项。故正确答案为C。
10.从所给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规律性:
【答案】C
【东汇达教育解析】
:元素组成不同,且无明显属性规律,优先考虑数量规律。图2、3、4出现明显的出头端点,优先考虑笔画数。题干每幅图均有4个奇点,为两笔画图形,则?处也应选择一个两笔画图形,排除A、D两项。继续观察发现,题干图形均为一部分,则?处图形也应只有一部分,只有C项符合。故正确答案为C。
11.左边给定的是正方体的外表面展开图,右面哪一项能由它折叠而成?
【答案】A
【东汇达教育解析】
:将展开图标上序号如下图所示:
A项:选项由面a、b、f组成,与题干一致,当选;B项:选项顶面是面f,右面是面c,二者是一组相对面,不能同时出现,选项与题干不一致,排除;C项:选项正面是面b,顶面是面c,则右面只能是面e(面b和面d是相对面,不能同时出现),题干三者的公共点(标黄的点)发射出3条线,选项三者的公共点发射出2条线,选项与题干不一致,排除;D项:选项顶面是无中生有的面,选项与题干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12.相对评价是指在群体中建立基准,然后把该群体中的各个对象逐一与基准进行比较,这种评价有利于比较个体学习成绩的优劣;绝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评价的客观标准,以评价对象是否达到该标准。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情形属于绝对评价的是:
A.小晨第一季度在部门的销售排名上升了3个名次
B.大牛通过了今年报名参加的大学生英语六级考试
C.小宋本季的模考大赛的成绩比上一季有所提高
D.大杨拿到了考了80分的数学期末试卷,闷闷不乐
【答案】B
【东汇达教育解析】
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相对评价:“在群体中建立基准,然后把该群体中的各个对象逐一与基准进行比较”;绝对评价:“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评价的客观标准,以评价对象是否达到该标准”。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小晨第一季度在部门的销售排名上升了3个名次,是自己和团队比较的结果,符合“在群体中建立基准,然后把该群体中的各个对象逐一与基准进行比较”,符合相对评价,不符合绝对评价,排除;B项:大牛通过了今年报名参加的大学生英语六级考试,这个考试是有一个客观标准的,符合“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评价的客观标准,以评价对象是否达到该标准”,符合绝对评价,当选;C项:小宋本季的模考大赛的成绩比上一季有所提高,是自己和自己比较的结果,不符合“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评价的客观标准,以评价对象是否达到该标准”,不符合绝对评价,排除;D项:大杨拿到了考了80分的数学期末试卷,没有体现比较的过程,不符合“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评价的客观标准,以评价对象是否达到该标准”,不符合绝对评价,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13.费斯汀格法则是指生活中的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换言之,人和人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当别人给我们一个亲切的微笑或善意的举动时,就会引起我们友好的体验和反应;反之,如果别人以强凌弱,以多欺少,即使我们处于被动的地位也会奋起反击的。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没有体现费斯汀格法则的是:
A.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B.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C.有用是亲,无用是仇
D.敬人者,人恒敬之
【答案】C
【东汇达教育解析】
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双向互动的过程”、“别人给我们一个亲切的微笑或善意的举动时,就会引起我们友好的体验和反应;反之,如果别人以强凌弱,以多欺少,即使我们处于被动的地位也会奋起反击的”。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符合“如果别人以强凌弱,以多欺少,即使我们处于被动的地位也会奋起反击的”,符合定义,排除;B项:“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意思是他投送给我桃,我用李去回敬他,符合“当别人给我们一个亲切的微笑或善意的举动时,就会引起我们友好的体验和反应”,符合定义,排除;C项:“有用是亲,无用是仇”比喻翻脸不认人,没有体现“双向互动的过程”、“别人给我们一个亲切的微笑或善意的举动时,就会引起我们友好的体验和反应;反之,如果别人以强凌弱,以多欺少,即使我们处于被动的地位也会奋起反击的”,不符合定义,当选;D项:“敬人者,人恒敬之”意思是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尊敬他,符合“别人给我们一个亲切的微笑或善意的举动时,就会引起我们友好的体验和反应”,符合定义,排除。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14.客观规律:客观
A.深海潜水:深海
B.人物形象:人物
C.抽象艺术:抽象
D.管理科学:管理
【答案】C
【东汇达教育解析】
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客观是客观规律的必然属性。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深海是深海潜水的地点,而不是属性,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项:人物是人物形象的描述对象,而不是属性,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抽象是抽象艺术的必然属性,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D项:管理是管理科学的应用领域,而不是属性,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15.大麦:啤酒
A.鲜奶:芝士
B.碳钢:铁锤
C.大米:酒酿
D.薯条:土豆
【答案】A
【东汇达教育解析】
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大麦是制作啤酒的原材料,二者为原材料和成品的对应关系,且二者都可以食用。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鲜奶是制作芝士的原材料,且二者都可以食用,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B项:碳钢是铁锤的原材料,但碳钢和铁锤都不可以食用,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酒酿的原材料是糯米而不是大米,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土豆是薯条的原材料,但两词顺序相反,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16.新鲜的蜂蜜中含有溶菌酶、脂肪酶、转化酶等成分。将一杯蜂蜜水置于微波炉加热至,其中酶的活性降低至加热前的。但是,如果用传统热源加热蜂蜜水至,酶的活性几乎与加热前一样。因此,对酶产生失活作用的是产生热量的微波。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
A.将蜂蜜水加热至,其中的溶菌酶活性会完全失活
B.以现今科学技术水平,目前还无法证明微波会使酶失活
C.牛奶中的溶菌酶会在用传统热源加热至后失活
D.酶活性降低是分子运动减弱的表现,不代表酶已经失活
【答案】D
【东汇达教育解析】
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论点:对酶产生失活作用的是产生热量的微波。论据:将一杯蜂蜜水置于微波炉加热至50℃,其中酶的活性降低至加热前的50%。但是,如果用传统热源加热蜂蜜水至50℃,酶的活性几乎与加热前一样。本题论据说的是酶活性降低,而论点在说酶失活,论据和论点话题不一致,削弱可以考虑拆桥。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指出蜂蜜水继续加热后的结果,但没有指出是否是微波加热,不明确选项,排除;B项:指出目前还无法证明微波会使酶失活,不明确选项,排除;C项:指出牛奶中的溶菌酶的失活情况,与论点讨论的蜂蜜水无关,无关选项,排除;D项:酶活性降低是分子运动减弱的表现,不代表酶已经失活,在论据和论点之间断开联系,拆桥选项,可以削弱,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
17.某上市公司在夏威夷斥巨资建立了一座员工疗养院,每年夏季接待本公司的员工。去年夏季该疗养院的入住率为,且来此疗养的员工占全公司员工的。今年夏季来此疗养的员工比例下降至,但入住率却上升至。
以下除哪项外,均能解释题干矛盾:
A.今年该公司拓展海外业务,招聘了大量的新员工
B.为了节约成本,该公司首次降低员工来此疗养的人数,开始对外收费开放
C.经过对设备设施的升级改造,该疗养院的吸引力明显增强
D.疗养院将一半的客房改为棋牌室与小型KTV包房
【答案】C
【东汇达教育解析】
第一步:找出题干矛盾。今年夏季来此疗养的员工比例下降了,但入住率却上升了。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今年该公司招聘了大量的新员工,所以来此疗养院的员工占全公司的比例虽然下降了,但入住率却提高了,可以解释题干矛盾,排除;B项:该公司首次降低员工来此疗养的人数,开始对外收费开放,说明外来人变多了,所以来此疗养院的员工比例虽然下降了,但入住率却提高了,可以解释题干矛盾,排除;C项:该疗养院的吸引力明显增强,不能解释为什么来此疗养院的员工比例下降了,无法解释题干矛盾,当选;D项:疗养院将一半的客房改为棋牌室与小型KTV包房,客房数量少了,所以来的员工比例虽然下降了,但入住率却提高了,可以解释题干矛盾,排除。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18.人们被带有病菌的沙螽叮咬后,很可能会被传染战壕热。一般来说,沙螽并不会直接产生这种病菌,它们往往是因为寄生在会产生战壕热病菌的菊头蝠身上,从而携带具有传染性的病菌。专家由此建议,大面积捕杀当地菊头蝠,可以有效降低人们被沙螽叮咬以后感染战壕热的几率。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加强上述结论:
A.携带战壕热病菌的沙螽还会叮咬其他哺乳动物,从而导致该动物患病
B.大面积捕杀菊头蝠,会导致该物种的进化,从而给当地生态系统带来影响
C.只有菊头蝠会产生战壕热病菌,且在菊头蝠死后,该病菌也会立刻死亡
D.目前人类已经研究出治疗药物,可以有效治疗沙螽叮咬后引发的战壕热
【答案】C
【东汇达教育解析】
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论点:大面积捕杀当地菊头蝠,可以有效降低人们被沙螽叮咬以后感染战壕热的几率。论据:人们被带有病菌的沙螽叮咬后,很可能会被传染战壕热。一般来说,沙螽并不会直接产生这种病菌,它们往往是因为寄生在会产生战壕热病菌的菊头蝠身上,从而携带具有传染性的病菌。论据和论点话题一致,优先考虑补充论据的方式来加强。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指出携带战壕热病菌的沙螽还会叮咬其他哺乳动物,与论点讨论的降低人们染病几率的话题无关,无关选项,排除;B项:指出大面积捕杀菊头蝠后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的后果,但没有涉及对战壕热的影响,无关选项,排除;C项:指出只有菊头蝠会产生战壕热病菌,且在菊头蝠死后,该病菌也会立刻死亡,说明大面积捕杀菊头蝠后真的可以降低人们感染战壕热的几率,补充论据,当选;D项:指出目前人类已经研究出治疗药物治疗战壕热,与论点讨论的捕杀菊头蝠能否降低人们染病几率无关,无关选项,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20.科学家们应用流体变形学和血液动态学,对血液与献血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当人们献血后,特别是单献血小板等有形成分,会降低血液粘稠度,促进血液循环,脑血量也随之增加,供氧量加大,人会感到身体轻松,头脑清醒。所以科学家由此得出结论,坚持适量献血有助于人们保持头脑清醒,健康长寿。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研究人员的观点:
A.献血越多,血液内铁元素含量越少,当低于安全值时将影响造血器官保持旺盛的造血能力
B.氧化是身体老化生病的基础,血液粘稠度高,将会直接导致人体的“氧化作用”加快进行
C.喜欢献血的人,往往也喜欢做一些其他的养生行为,比如打太极拳、均衡饮食和定期锻炼等
D.只献血小板操作较为繁琐,相关部门还是鼓励大家去当地血液中心规定的献血点捐献爱心
【答案】B
【东汇达教育解析】
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论点:坚持适量献血有助于人们保持头脑清醒,健康长寿。论据:发现当人们献血后,特别是单献血小板等有形成分,会降低血液粘稠度,促进血液循环,脑血量也随之增加,供氧量加大,人会感到身体轻松,头脑清醒。论据讨论的是血液粘稠度,论点讨论的是健康长寿,论据和论点话题不一致,优先考虑搭桥。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指出献血越多,血液内铁元素含量越少以及造血能力的情况,但论点讨论的是适量献血对人们大脑和寿命的影响,无法加强,排除;B项:指出血液粘稠度高,将会直接导致人体的“氧化作用”加快进行,而氧化又是身体老化生病的基础,从而证明适量献血有助于人们健康长寿,在论据和论点之间建立了关系,搭桥项,当选;C项:指出喜欢献血的人也喜欢做一些其他的养生行为,但论点讨论的是适量献血的人,且也没有说明适量献血是否会有助于人们保持头脑清醒和健康长寿,无法加强,排除;D项:指出相关部门鼓励大家去当地血液中心规定的献血点捐献爱心,但论点讨论的是适量献血对人们的好处,无法加强,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