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诗《小松》有云:“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下列蕴含的 哲理相似的是( )。
A.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B. 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
C. 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
D. 多见者博,多闻者知,距谏者塞,专己者孤
正确答案:B 【东汇达教育解析】本题考查政治常识。诗句意思是长满松针的小松树长在深草丛中看不出来,现在才发现已经长得比蓬蒿高出了许多。世上的人不认识这是将来可以高入云霄的树木,一直要等到它已经高入云霄了,才承认它的伟岸。量变是事物数量上的增减,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诗句体现的哲学原理是质量互变规律。
A项错误,“静者静动,非不动也”的意思是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相对的。体现的哲学原理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与题干哲学原理不符。
B项正确,“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的意思是告诫把持重物者,微小的东西不要全都轻视。因为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与题干哲学原理相符。
C项错误,“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的意思是天下最难以把持的是人的内心,而天下最容易受到沾染的是人的欲望。马哲的唯物论强调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因此,“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中的“心”“欲”都体现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与题干哲学原理不符。
D项错误,“多见者博,多闻者知,距谏者塞,专己者孤”的意思是见得多的人学识广博,听得多的人头脑智慧,拒绝接受别人意见的人视听闭塞,独断专行的人遭到孤立。体现的哲学原理有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以及外因的重要作用。与题干哲学原理不符。
2. 关于强制执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强制执行一般由权利人提出申请,法院不会主动执行
B. 强制执行措施包括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等
C. 如果被执行人丧失了劳动能力,法院可以裁定终结执行
D.强制执行不仅限于财务,也可以要求当事人履行特定行为
正确答案:C 【东汇达教育解析】本题考查法律常识。
A项正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因此,一般情况下,强制执行确需要权利人申请执行,法院不会主动执行;但也存在例外情况需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B项正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五条第一款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因此,人民法院的强制执行措施包括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等。
C项错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八条第五项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终结执行:(五)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无收入来源,又丧失劳动能力的。”因此,被执行人除需要满足丧失了劳动能力这一条件以外,还需要满足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无收入来源的条件,法院才可以裁定终结执行。
D项正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五条第一款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第二百六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强制迁出房屋或者强制退出土地,由院长签发公告,责令被执行人在指定期间履行。被执行人逾期不履行的,由执行员强制执行。”
3.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南极洲对人们来说是一个______的地方,古代和中世纪的地理学家,往往把南极周围画 成一片无边无际的海洋,或者画成一个环形的海岛。从16世纪起,在几乎所有的地图上都画着南极的土地,但地理学家都是凭着自己的______画出来的,因为谁也没有见过这块土地。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广阔无垠 经验
B. 神秘莫测 理解
C. 人迹罕至 推理
D. 一无所知 想象
正确答案:D 【东汇达教育解析】
第一空,根据“把南极周围画成一片无边无际的海洋,或者画成一个环形的海岛”“谁也没有见过”可知,文段强调人们对于南极并非很了解,B项“神秘莫测”、D项“一无所知”均符合文意,保留。A项“广阔无垠”形容极其宽广;C项“人迹罕至”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文段并未强调南极地域宽广或人少,均排除。
第二空,根据“因为谁也没有见过这块土地”可知,地理学家画出的南极仅凭其设想,D项“想象”符合文段语境,当选。B项“理解”表示依据事实或已知的道理进行剖析,与文意相悖,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最晚发现的大陆》
3. “国家兴则麋鹿兴”,研究专家指出,麋鹿是我国独有的特殊物种,传奇色彩浓厚,它们曾在中国自由自在生 活,在清末乱世中________,新中国成立后幸运回归,它的经历体现了中华民族复兴与中国生态保护工作 ________、互促共荣的特点。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流离 相辅相成
B. 消亡 荣辱与共
C. 消逝 风雨同舟
D. 流浪 血脉相连
正确答案:A 【东汇达教育解析】
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横线处所填词语与“互促共荣”意思相近,指两件事互相促进。A项“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缺一不可,符合文意,保留;B项“荣辱与共”指光荣与耻辱共同分享与承担,文段介绍麋鹿在新中国成立后幸运回归,没有体现出“耻辱”,排除;C项“风雨同舟”比喻共同经历患难,文段没有体现出“中华民族复兴与中国生态保护工作”共同患难,排除;D项“血脉相连”比喻关系非常密切,不可分离,侧重不能分离,而非互相促进,排除。锁定A项。
第一空代入验证,A项“流离”指离散、流落,符合文意,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洞庭深处的“麋鹿奶爸”》
5. 而今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商家的营销手段的升级,追剧消费已经不仅是一种经济领域的“景观”, 而且还是文化方面的价值认同。剧中人物的同款西服、风衣、项链、鞋都成了网店爆款商品,这也让营销商再次嗅到了“蹭热点”的无限商机。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公众______的心理暗示发挥了作用,从喜欢剧中人物延伸到了穿戴服饰等;另一方面则是在经济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人们喜欢用消费这样简单的方式_______起自己对剧中人物的价值认同。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词语是:
A. 爱毛反裘 建立
B. 如获至宝 建设
C. 爱不忍释 构筑
D. 爱屋及乌 构建
正确答案:D 【东汇达教育解析】
第一空,搭配“心理暗示”,根据后文解释可知,这种暗示是源于对剧中人物喜欢的延伸,将对人的喜欢延伸到了对他穿着的喜欢。D项“爱屋及乌”指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符合文意。A项“爱毛反裘”指不重视根本,轻重倒置,与文意无关,文段未体现剧中人物与其穿搭孰轻孰重,排除;B项“如获至宝”指好像得到了最好的宝贝,形容对于所得到的东西非常珍视喜爱,语意程度过重,排除;C项“爱不忍释”指对所喜欢的物品,爱得拿在手里久久不肯放下,语意程度过重,排除。锁定正确答案为D项。
验证第二空,搭配“价值认同”,D项“构建”指建立,且多用于抽象事物。搭配合适,验证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追剧消费需保持理性》
6. 在一定程度上,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有着______的关系。二战抑或冷战时期,某些领域尤其是军 事领域的科学突破即是例证,以登月为标志的航天科技的突飞猛进只是其中之一。但如果将今天的进步缓慢归 因于竞争不充分,甚至怀念那样一个阴暗、极端、意识狭隘的时代,显然是______的。人类所有可以称道的文明 进步最终在于包容和协助,事实上,目前的太空探索也正是朝着国际合作的方向努力。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相辅相成 荒谬
B. 此消彼长 无奈
C. 不可或缺 可怕
D. 休戚与共 落伍
正确答案:A 【东汇达教育解析】
第一空,由“某些领域尤其是军事领域的科学突破即是例证”可知,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应该是促进关系,A项“相辅相成”意思是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相互促进,符合文意,保留。B项“此消彼长”指这个上升,那个下降,体现不出促进的含义,排除;C项“不可或缺”意思是指非常重要,无法替代或缺少,国家竞争对技术发展是不是不可替代的,在文段中并无对应,排除;D项“休戚与共”形容彼此之间关系密切,利害一致,也不符合语境,排除。
第二空,代入验证,“怀念那个时代”的做法是不可取的,A项“荒谬”即不合常理,填入文段符合文意,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A。
7. 本来,小吃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的新鲜、特异,以及不同的口味。这种“不同”,不仅体现在与其他吃食不 同,也同样体现在同一类小吃的口味差异上。好的小吃,绝非满大街的小吃摊都是一个味儿。这是中式小吃的特色所在,也是其难以“标准化”的根源所在。如果硬性规范、约束小吃,或许会克隆出一批小吃店,但很可能会以牺牲人的味蕾为代价。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的主要态度是:
A. 反对小吃标准化
B. 小吃标准化不能一刀切
C. 鼓吹小吃标准化
D. 对小吃标准化表示担忧
正确答案:A 【东汇达教育解析】
文段开篇指出“小吃”吸引人的特征,即“不同”,并对其进行解释说明。随后文段通过指代词“这”指代前文并进行总结,强调“不同”是中式小吃的特色以及其难以“标准化”的根源,文段尾句通过反面论证进一步论证“小吃”难以“标准化”。故作者对“小吃标准化”的态度是反对的,对应A项。
B项,选项的意思是:小吃可以标准化,只是在标准化的过程中不要采取同一种方式处理问题,但是文段中作者已经表明是反对小吃标准化的,故与文意相悖,排除;
C项,“鼓吹”与文意相悖,排除;
D项,“担忧”在文段中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地方小吃踏上“标准化”之路,是否变得更好吃了?》
8.牡丹和玉兰都不会在正月里开花,但是《岁朝图》里却出现这两种花卉,并且都代表“玉堂富贵”的意思。古人为了让这些花不按时令盛开,想到了一个办法,叫唐花,有时也写成火字旁的“煻”,煻就是烧火的意思,类似我们今天的温室技术。冬天在温室里加温,催花早放。这样的技术其实在汉代就已经有了,不过在汉代的时候更多是为了满足皇帝冬天吃蔬菜的需求。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岁朝图》里牡丹和玉兰花的象征意义
B. “唐花”这一专门术语的由来以及含义
C. 我国古代已经出现了实用的温室技术
D. 温室技术源于皇帝冬天吃蔬菜的需求
正确答案:C 【东汇达教育解析】
文段开篇指出原本在正月里不会开花的“牡丹”和“玉兰”在《岁朝图》里均有出现,且具有一定的寓意,接着指出古人是利用“唐花”的技术来改变花朵盛开时令的,“唐花”的技术类似于今天的温室技术,尾句通过指代词“这样的技术”指代前文得出结论,强调温室技术在古代早已出现并得到应用,对应C项。
A项,对应文段开篇引出话题部分,非重点,排除;
B项,文段并未论述“唐花”的含义,无中生有,且文段论述了这一技术在古代的具体应用,并非单纯介绍这一术语的由来,排除;
D项,文段仅提到温室技术在古代可以满足皇帝冬天吃蔬菜的需求,并未说明温室技术来源于此,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光明网《岁朝清供之插花》
9.打开朋友圈,晒美食、晒美景,各种晒,再忙也不会忘记随手拍,让本来繁杂或简单的环节硬生生地多出了这些步骤。看似生硬,实则自然,已然融入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不知不觉中花了大量时间,流失了大量精力。有这样一则段子:伤口流血,首先做的不是止血,而是拍照发微信;遇人危难,千钧一发,路过的人首先 也不是挺身而出,而是拍照发朋友圈;阅览者的反应,首先也不是问拍摄者为什么是旁观者,而是盲目点赞, 好也赞,坏也赞,欢也赞,愁还是赞。寻求帮助,除了得到赞以外,没有下文。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A. 朋友圈的拍与炫
B. 朋友圈的看与赞
C. 朋友圈的假繁忙
D. 朋友圈的真欢喜
正确答案:C 【东汇达教育解析】
文段开篇提出人们再忙也要随手拍,耗费了大量精力的观点,后文用一则段子进行详细地解释说明,可知文段重点在于开篇的观点,对应C项“假繁忙”,即人们朋友圈里并不是真的忙,而是在各种晒中耗费了精力,当选。A项“拍与炫”只是一种现象,非重点,排除;B项“看与赞”是解释说明的内容,非重点,排除;D项“真欢喜”在文段中没有体现,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朋友圈里的“忙”不是真的忙》
10. 随着长城遗址遗迹的发掘和文物史料的收集、鉴定、解读、阐释,越来越多历史场景将得以重建和复原,________。借由历史场景的重建和历史文化知识体系的构建,_________。那些附着于长城之上的历史文化知识,或者说历史、文化、精神和价值意义上的“长城”,_________。
将下列句子填入文中画横线部分,语序正确的是( )。
①长城也将获得新的生命
②引领我们穿越历史河流,回到鲜活的历史现场
③将有望超越物理形态的脆弱性,得到永恒的、愈益扩展深化的生命力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
正确答案:D 【东汇达教育解析】横线位于文段结尾,且为尾句中的分句,故对比选项,确定首句。本题为语句填空题和语句排序题综合考查的题目,所以,横线处需要与前后文衔接。
第一空,横线前指出对长城遗址遗迹和文物史料的发掘,重建和复原历史场景,横线后仍在论述重建历史场景,对比首句,②句指出引领我们回到鲜活的历史现场,可以与横线前后重建历史场景对应,D项保留。①句指出获得新的生命,③句指出有望超越这些物理形态,得到永恒的生命力,均无法对应历史场景,排除A、B、C三项。
验证第二空,横线处应体现通过重建历史场景和构建历史文化知识体系之后的结果,①句指出长城也将获得新的生命,逻辑恰当,D项保留。
验证第三空,横线前论述附着于长城之上的历史文化知识,或者说历史、文化、精神和价值意义上的“长城”,③句指出有望超越物理形态,得到永恒的生命力,可以对应超越长城的物理形态,让文化、精神等永恒存在,逻辑恰当,D项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科技越强大,长城越“年轻”》
11.左边给定的是纸盒的外表面,下面哪一项能由它折叠而成:( )。
正确答案:A 【东汇达教育解析】
A项:与题干展开图一致,当选;
B项:由一点、四点、五点面构成,一点面和四点面在“Z”字形两端,是一组相对面,相对面不能同时出现,排除;
C项:由一点、五点、六点面构成,如上图所示,以五点面和六点面的公共边为起点,分别对展开图和立体图进行顺时针画边,展开图中第4条边相邻的是四点面,选项中第4条边相邻的是一点面,展开图和立体图不对应,排除;
D项:由二点、三点、四点面构成,如上图所示,将二点面的两个点连线后发现,展开图中的连线与二点面和三点面的公共边呈平行关系,而选项中的连线与二点面和三点面的公共边呈垂直关系,展开图和立体图不对应,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2.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
正确答案:B 【东汇达教育解析】
元素组成相同,考虑位置规律。
优先看第一组,第一个图形到第三个图形箭头依次逆时针旋转了45°,第三个图形顺时针旋转135°得到第四个图形。
应用到第二组找规律,第一个图形到第三个图形依次逆时针旋转了45°,故“?”处图形应由第三个图形顺时针旋转135°,只有B项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B。
13. 秦朝:嬴政:咸阳:西汉
A. 北宋:赵匡胤:开封:南宋
B. 唐朝:李世民:长安:后梁
C. 明朝:朱元璋:应天:清朝
D. 清朝:康熙:北京:民国
正确答案:C 【东汇达教育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四组词之间是对应关系,这四个词语依次代表着:朝代、该朝代的开国皇帝、该朝代的都城和下一个新朝代。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北宋、南宋在历史上是一个朝代,南宋王朝是北宋王朝的延续,因此南宋并非北宋的下一个新朝代,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唐朝的开国皇帝不是李世民,而是李渊,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明朝的开国皇帝是朱元璋,应天府是明朝的都城,明朝的下一个新朝代是清朝,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D项:清朝的开国皇帝不是康熙,而是皇太极,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4. 碳:钻石:戒指
A. 碳酸钙:珍珠:项链
B. 石墨:铅笔:画稿
C. 刚玉:红宝石:装饰
D. 硅:硅胶:石英砂
正确答案:A 【东汇达教育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碳是钻石的主要化学成分,二者是组成关系,钻石可以作为制作戒指的原材料,二者是原材料的对应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碳酸钙是珍珠的主要化学成分,二者是组成关系,珍珠可以作为制作项链的原材料,二者是原材料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B项:石墨是铅笔芯的主要化学成分,铅笔是绘制画稿的工具,二者为工具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红宝石是刚玉的一种,二者是种属关系,红宝石可以用来装饰,二者是功能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硅胶和石英砂的主要化学成分都是二氧化硅,都含有硅元素,后两个词与第一个词均为组成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5. 顺行性遗忘和逆行性遗忘是遗忘的两种形式,可能与外伤、脑震荡、脑血管疾病等有关,应该针对病因进行治疗,顺行性遗忘指的是回忆不起疾病发生以后某一段时间内所经历的事件,逆行性遗忘指的是回忆不起疾病发生之前某一时间段的事件。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逆行性遗忘的是:
A. 某患者摔伤之后,记得自己的生活习惯、节气习俗等,但出门经常不记得带手机
B. 某患者摔伤之后,记得自己的乳名、家乡,但对各种生活习惯、节气习俗等的记忆越来越模糊
C. 某患者摔伤之后,记得自己是哪里人,父母叫什么名字,但不记得受伤前他在哪里、在做什么事情
D.某患者摔伤之后,记得自己的职业、自己的单位,但不记得自己如何来到医院,到医院后经历过哪些事情
正确答案:C 【东汇达教育解析】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顺行性遗忘:“回忆不起疾病发生以后某一段时间内所经历的事件”;
逆行性遗忘:“回忆不起疾病发生之前某一时间段的事件”。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某患者摔伤之后,出门经常不记得带手机,不符合“回忆不起疾病发生之前某一时间段的事件”,不符合“逆行性遗忘”定义,排除;
B项:某患者摔伤之后,对各种生活习惯、节气习俗等的记忆越来越模糊,没有体现出疾病发生之前某一段时间的记忆,不符合“回忆不起疾病发生之前某一时间段的事件”,不符合“逆行性遗忘”定义,排除;
C项:某患者摔伤之后,不记得受伤前他在哪里、在做什么事情,符合“回忆不起疾病发生之前某一时间段的事件”,符合“逆行性遗忘”定义,当选;
D项:某患者摔伤之后,不记得自己如何来到医院,到医院后经历过哪些事情,符合“回忆不起疾病发生以后某一段时间内所经历的事件”,符合“顺行性遗忘”定义,不符合“逆行性遗忘”定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6. 独立证明法和归谬法是间接论证的两种方法,其中独立证明法是通过证明与被反驳命题相矛盾的命题为真,从而确定被反驳命题为假的方法。归谬法就是由所要反驳的命题为真,引出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所要反驳的命题为假。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论证中使用了独立证明法的是:
A. 甲:人类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 乙:不可能!有哪一个人见过,哪一只猴子变成了人?
B. B.甲: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乙:难道仲尼以前的人都生活在黑暗之中? C.甲:人性本恶。 乙:如果真的人性本恶,那么道德规范又从何而来呢?
D.甲:温饱是谈道德的先决条件。 乙:温饱绝不是谈道德的先决条件。古往今来,没有解决衣食之困的社会也在谈道德。
正确答案:D 【东汇达教育解析】第一步:找到定义关键词。
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独立证明法:“证明与被反驳命题相矛盾的命题为真”、“确定被反驳命题为假” ;
归谬法:“由所要反驳的命题为真,引出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所要反驳的命题为假”。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甲说人类是由猿猴进化而来,乙说的“有哪一个人见过哪一只猴子变成了人”是从肯定所要反驳的命题为真而引出了一个荒谬的结论,没有猴子变成了人,属于归谬法,不符合定义,排除;
B项:甲说的“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意指孔子没有诞生的话,中国人的文化史将如漫漫长夜一般黑暗,其矛盾命题应该是:孔子没诞生的话,中国人的文化史也不会像漫漫长夜一般黑暗。乙说的“难道仲尼以前的人都生活在黑暗中?”讨论的并不是文化史而是人们的生活,和甲说的话题不一致,不是甲所说的矛盾命题,不符合定义,排除;
C项:乙说的“人性本恶”属于肯定所要反驳的命题为真,从而得到“道德规范从何而来”这样一个荒谬的结论,属于归谬法,不符合定义,排除;
D项:乙说的“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先决条件”是甲说的“温饱是谈道德的先决条件”的矛盾命题,“古往今来,没有解决衣食之困的社会也在谈道德”证明了“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先决条件”命题为真,属于通过证明与被反驳命题相矛盾的命题为真,从而确定被反驳命题为假的方法,符合定义,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17. 一些研究人员以859名初中生为被试者,连续三年在每年5月测量被试者的抑郁水平、自我伤害度以及父母心理控制程度,研究人员根据被试者三次测量后抑郁和自伤程度的发展轨迹,将被试者分为“低抑郁-低自伤-稳定 组”“中抑郁-中自伤-降低组”“低抑郁-低自伤-增长组”3组,经过对照发现,父母心理控制水平越高的青少年属于“低抑郁-低自伤-增长组”的可能性越大,因此,父母心理控制是造成青少年抑郁和自伤的主要人际因素。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观点?
A. 三年中青少年感知到的父母心理控制并没有下降
B. 青少年抑郁和自伤的发展轨迹在男女生中没有差异
C. 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不能显著预测青少年抑郁和自伤的发展轨迹
D.青少年个体的抑郁水平持续增强时也会随之提高其自伤行为的频率
正确答案:A 【东汇达教育解析】
A项:该项说的是三年中青少年感知到的父母心理控制并没有下降,若对于父母心理控制的感知下降,则父母心理控制水平再高青少年也较难感知到,继而也不会抑郁和自伤,论点讨论的父母心理控制是造成青少年抑郁和自伤的主要人际因素就无法成立,该项是论点成立的必要条件,可以加强,当选;
B项:该项说的是青少年抑郁和自伤的发展轨迹在男女生中没有差异,但男女生性别差异与论点讨论的父母心理控制是造成青少年抑郁和自伤的主要人际因素无关,为无关项,无法加强,排除;
C项:该项说的是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不能显著预测青少年抑郁和自伤的发展轨迹,但排除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后,不明确是否还有别的因素影响预测青少年抑郁和自伤,无法据此确定父母心理控制就是造成青少年抑郁和自伤的主要人际因素,无法加强,排除;
D项:该项说的是青少年个体自伤行为频率会随抑郁水平增强而提高,说的是自伤行为与抑郁水平之间的关系,与论点讨论的父母心理控制是造成青少年抑郁和自伤的主要人际因素无关,为无关项,无法加强,排除。
18. 一项新的研究认为,如果孕妇在怀孕头三个月接受日光照射过少,所生的孩子日后患多发性硬化症的几率可能会增加,这是因为人体维生素D含量较低与多发性硬化症患病风险增加有关。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研究结论?
A. 除了日光照射以外,也可以通过多种食物提高人体维生素D的含量
B. 若新生儿体内维生素D的含量较低,他们更易患多发性硬化症
C. 孕妇接受日光照射不足,其胎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可能会受到影响
D. 胎儿体内维生素D的含量取决于母亲体内维生素D的含量
正确答案:A 【东汇达教育解析】
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
论点:如果孕妇在怀孕的头三个月接受日光照射过少,所生的孩子日后患多发性硬化症的几率可能会增加。
论据:因为人体维生素D含量较低与多发性硬化症患病风险增加有关。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说明维生素D的提高方式有多种,论点只说到了日光照射会影响维生素D的含量,而维生素D的来源还有其他方式,切断了日照和多发性硬化症之间的联系,能够削弱题干研究结论,当选;
B项:维生素D含量低了,更易患病,重复了题干的论据,能加强,排除;
C项:论述的是中枢神经系统,与多发性硬化症无关,属于无关选项,排除;
D项:在胎儿体内维生素D含量和母亲体内维生素D含量之间建立关系,属于搭桥,母亲接受日光照射过少,导致母亲体内维生素D含量低,进而导致胎儿体内维生素D含量低,属加强选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9. 不同的读者在阅读时,会对文章进行不同的加工编码,一种是浏览,从文章中收集观点和信息,使知识作为独立的单元输入大脑,称为线性策略;一种是做笔记,在阅读时会构建一个层次清晰的架构,就像用信息积木搭 建了一个“金字塔”,称为结构策略。做笔记能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标注,因此与单纯的浏览相比,做笔记能够取得更优的阅读效果。
要使上述论证成立,还需基于以下哪一前提?
A. 阅读效果的好坏取决于能否在阅读时抓住要点
B. 用浏览的方式进行阅读属于知识加工的线性策略
C. 做笔记涉及到了更加复杂的认知加工过程
D. 与线性策略相比,结构策略能够让学习提升速度
正确答案:A 【东汇达教育解析】
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与单纯的浏览相比,做笔记能够取得更优的阅读效果。
论据:做笔记能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标注。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该项说阅读效果的好坏取决于能否在阅读时抓住要点,将“标注文章主要内容(抓住要点)”和“阅读效果”建立了联系,属于搭桥项,可以加强,当选;
B项:该项说的是浏览阅读属于知识加工的线性策略,而论点讨论的是笔记阅读的效果,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
C项:该项说做笔记涉及到了更加复杂的认知加工过程,但通过这个复杂的认知加工过程能否取得更优的阅读效果并不明确,属于不明确项,无法加强,排除;
D项:该项说结构策略比线性策略更能提升学习速度,强调的是两种阅读方式在提升学习速度方面的差异,而论点讨论的是阅读效果,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0. 某高校针对去年起图书馆的图书借阅情况做了调查,数据显示,文学类书籍的借阅量大大超过了科技类书籍。 因此,文学类书籍的受欢迎程度要高于科技类书籍。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
A. 科技类书籍学习难度较大
B. 文学类书籍占该校图书馆馆藏一半以上
C. 该校就读文科专业的学生接近三分之二
D. 除了文学类书籍,法律、哲学类书籍也很受欢迎
正确答案:B 【东汇达教育解析】
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文学类书籍的受欢迎程度要高于科技类书籍。
论据:某高校针对去年起图书馆的图书借阅情况做了调查,数据显示,文学类书籍的借阅量大大超过了科技类书籍。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科技类书籍的学习难度较大会导致其受欢迎程度较低,解释了论点成立的原因,为加强项,无法削弱,排除;
B项:文学类书籍占该校图书馆馆藏一半以上,即图书馆中文学类书籍的总量超过了科技类书籍,两类书籍的总量不一致,在两类书籍总量不一致的情况下,借阅量无法准确反映受欢迎程度,为拆桥项,可以削弱,当选;
C项:该校有接近三分之二的学生就读“文科”专业(教学上哲学、历史、政治、法律等学科均属于“文科”专业),论点论据探讨的是“文学类”书籍,而非“文科”书籍,因此无法确定就读“文科”专业对借阅“文学类”书籍的影响,选项与题干话题不一致,无法削弱,排除;
D项:指出该校法律、哲学类书籍的情况,与论点探讨的话题无关,为无关项,无法削弱,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