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着力扩大内需,增强( )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 )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A.能源、资本
B.市场、政府
C.生产、融资
D.消费、投资
【答案】D
【东汇达教育解析】
本题考查政治常识。
D项正确,A、B、C三项错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故正确答案为D。
2.下列说法与《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相符的是:
A.预备党员只有选举权,没有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B.党的基层组织应当按期进行换届选举,也可自行决定延长或提前选举
C.党的基层组织设立的委员会一般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一般为5年
D.进行选举时,有选举权的到会人数不少于应到会人数的五分之四,会议有效
【答案】D
【东汇达教育解析】
本题考查政治常识。
2020年7月13日,中共中央发布《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A项错误,《条例》第一章第五条:“正式党员有表决权、选举权、被选举权。受留党察看处分的党员在留党察看期间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预备党员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党员被依法留置、逮捕的,党组织应当按照管理权限中止其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党员权利。”
B项错误,《条例》第一章第三条:“党的基层组织设立的委员会任期届满应当按期进行换届选举。如需延期或者提前进行换届选举,应当报上级党组织批准。延长或者提前期限一般不超过1年。”
C项错误,《条例》第一章第四条:“党的基层组织设立的委员会一般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党员人数在500名以上或者所辖党组织驻地分散的,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可以召开党员代表大会进行选举。”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三十一条规定:“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至五年。”
D项正确,《条例》第四章第十九条:“进行选举时,有选举权的到会人数不少于应到会人数的五分之四,会议有效。”
故正确答案为D。
3.芸芸众生中的一些人,放不下自己的身段,觉得到了某个年龄某个职位,就一定要有怎样的标配,略有不足,就觉得______。这样的人______又乏味。当把自己套进一个标准里面,就难免变得坚硬、无趣,______。其实,聪明的活法,是可以把生活过得有弹性,能屈能伸,能进能退。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无奈 固执 斤斤计较
B.屈就 刻板 作茧自缚
C.失落 平庸 形如槁木
D.不满 可悲 碌碌无为
【答案】B
【东汇达教育解析】
第一空,根据“到了某个年龄某个职位,就一定要有怎样的标配”可知,横线词语应表达一些人到了某一职位后,没有得到“标配”后的一种消极状态。B项“屈就”指降低身份任职,C项“失落”指精神上空虚或失去寄托,D项“不满”指不满意,均符合文意,保留;A项“无奈”表示没有办法了,无计可施,与文意不符,排除。
第二空,B、C、D三项均符合题意,保留。
第三空,根据横线后“其实”可知,横线内容应与“把生活过得有弹性,能屈能伸,能进能退”语义相反,即把自己限制住了,无法动弹。B项“作茧自缚”比喻自己使自己陷入困境,与文意相符,当选。C项“形如槁木”形容身体瘦得像干枯的木头,D项“碌碌无为”意思是平平庸庸、无所作为,C、D两项均无法与后文内容构成转折关系,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4.中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使得我们具有______的内需市场和分工体系,即使在外部需求受到冲击的情况下,仍然可能通过增加内部的______来保持增长,这已经被全球金融危机后的一系列的事实所证明。由于各地发展仍不平衡,很多地方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大国经济发展上的区域间的差异,既是作为发展中国家尚不发达的重要经济______,同时也是可以保持更长期持续增长“梯度效应”的重要条件。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可多得 消费 特征
B.天时地利 调节 特点
C.得天独厚 循环 标志
D.无可比拟 供给 标识
【答案】C
【东汇达教育解析】
第一空,“使得”引导结论,根据“中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可知,横线处应体现我们具有的优势,C项“得天独厚”指人的禀赋等素质特别优异或所处的环境特别优越,能够体现中国优势所起到的作用,保留。A项“不可多得”形容人或事物很稀少、很难得,文段没有涉及到中国的内需市场和分工体系是否非常稀少,与文意不符,排除;B项“天时地利”指作战时的自然气候条件、地理环境优越,文段没有涉及自然气候条件,与文意不符,排除;D项“无可比拟”指没有可以相比的,程度过重,文段仅强调具有优势条件,没有涉及到与其他国家的对比,排除。
第二空,代入验证,搭配“增加”,C项“循环”指事物周而复始、往复相承地运转或变化,置于此处与前文“外部需求受到冲击”形成对应,体现依靠内循环经济保持增长之意,符合文意,保留。
第三空,代入验证,C项“标志”指表明事物特征的记号,符合文意,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C。
5.最初版本的个税APP启用以后,人们对租户必须填写房东信息产生质疑,担心此举会导致房东多缴一笔出租税,因而房东通过涨房租来对冲损失,客观上造成了房东和租户的零和博弈,这显然不是减税政策的本意。新版个税APP,正是意在回应舆论关于国家减税降负诚意的质疑。就实际效果来说,新版个税APP一经公布,公众就掀起一片力挺之声,安抚效应可谓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显而易见
B.卓有成效
C.立竿见影
D.一蹴而就
【答案】C
【东汇达教育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在最初个税APP启用以后出现了问题,不符合减税政策的本义。接着文段指出新版个税APP发布后,减轻了公众的质疑,通过“新版个税APP一经公布,公众就掀起一片力挺之声”,表明横线所填成语表示新版个税APP的安抚效应是立即就产生,立刻就有了效果,C项“立竿见影”比喻立刻见到功效,常与“效应”搭配,符合文意,为正确答案。
A项,“显而易见”形容事情或道理很明显,很容易看清楚,多用于说话、写文章等,不能体现出立刻就产生效果,排除;B项,“卓有成效”形容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通常与工作、做事情等搭配,与“效应”搭配不当,排除;D项,“一蹴而就”形容事情很容易办成,与文意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6.一代代特区建设者______、艰苦创业,将昔日落后的边陲小镇、荒滩渔村建成了繁华的现代化城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中谱写了勇立潮头、______的壮丽篇章。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披荆斩棘 开拓进取
B.紧锣密鼓 开天辟地
C.一往无前 开云见日
D.乘风破浪 开疆拓土
【答案】A
【东汇达教育解析】
第一空,根据“、”以及后文可知,横线处所填成语需表达在艰难困苦中前进的意思,A项“披荆斩棘”比喻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C项“一往无前”指不把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放在眼里,无所畏惧、毫不动摇地奋勇前进,D项“乘风破浪”指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比喻排除困难,奋勇前进,均符合文意,保留。B项“紧锣密鼓”强调准备工作进行得紧张、急促,与文意无关,排除。
第二空,横线处所填成语与“勇立潮头”构成并列关系,体现敢于站在时代的前沿,带领大家开创新的局面,A项“开拓进取”指努力想办法创新向前,立志有所作为,符合文意,当选。C项“开云见日”比喻黑暗已经过去,光明已经到来,也比喻误会消除,D项“开疆拓土”指开拓疆域,扩展领土,均无法与“勇立潮头”构成并列关系,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7.不久前,一个收获颇丰的考古队发现了一个来自伦敦泰晤士河泥泞河岸的玩具骑士。据悉,它已有1300年左右的历史。这个玩具为我们展现了中世纪儿童童年的一些面貌。中世纪的人们和现在一样,有自己的文化。这个玩具骑士是使用模具批量生产而成。它可能流传于商人、店主、工匠、贵族和绅士家庭。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玩具是了解中世纪儿童童年的一扇窗户
B.中世纪父母对孩子的爱传承到今天
C.中世纪玩具的起源
D.中世纪玩具的考古价值
【答案】D
【东汇达教育解析】
文段开头引出考古队发现了中世纪玩具的话题,随后表示该玩具可再现中世纪儿童童年的部分生活面貌,并蕴涵相应文化,接着论述该玩具由模具批量生产,流传在各个阶层的家庭,故文段为并列结构,开头引出玩具话题,随后从儿童童年生活面貌、生活文化、制作工艺、流传范围不同角度,强调从该玩具可获知的关于中世纪的历史信息,对应D项。
A项,“了解中世纪儿童童年”对应文段“展现了中世纪儿童童年的一些面貌”,表述片面,排除;
B项,“父母对孩子的爱”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C项,“起源”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8.新研究发现,向日葵花粉能帮助熊蜂抵抗一种常见寄生虫感染。实验中,将向日葵花粉的外壳与其内部的代谢物分离,分别添加到美洲东部熊蜂的食物中。结果显示,仅添加花粉所含的代谢物对抵抗熊蜂短膜虫感染没有效果;添加花粉外壳的抗感染效果与添加完整的向日葵花粉颗粒相当,感染率可降低87%。苍耳、蒲公英的花粉也能降低感染率。
下列哪项说法不能从文中得到支持?
A.可以使用向日葵花粉内部代谢物来减少蜜蜂寄生虫感染
B.向日葵花粉外壳物质在帮助蜜蜂抵抗寄生虫感染上有效果
C.向日葵花粉外壳和内部代谢物的作用是不同的
D.苍耳、蒲公英的花粉有类似向日葵花粉的作用
【答案】A
【东汇达教育解析】
A项,根据“仅添加花粉所含的代谢物对抵抗熊蜂短膜虫感染没有效果”可知,花粉内部代谢物对感染没有效果,与文意相悖,当选;
B项,根据“添加花粉外壳的抗感染效果与添加完整的向日葵花粉颗粒相当,感染率可降低87%”可知,表述正确,排除;
C项,根据“仅添加花粉所含的代谢物······感染率可降低87%”可知,花粉内部代谢物对感染没有效果,花粉外壳可以降低感染率,故二者作用不同,表述正确,排除;
D项,根据“向日葵花粉能帮助熊蜂抵抗一种常见寄生虫感染”及“苍耳、蒲公英的花粉也能降低感染率”可知,三者的花粉均可降低感染率,有类似的作用,表述正确,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9.现实中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家属往往站在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受时间、环境、岗位责任等多种因素影响,医患之间沟通不顺畅,容易引发医患关系紧张和矛盾。但是有了医务社工,可以参与诊疗团队,从患者心理和社会角度提出诊疗建议,同时也可以耐心帮助患者理解诊疗方案,与医生和患者双方充分沟通,提高诊疗效率,推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医务社工的普及一定能够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B.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是医护人员和家属沟通不畅
C.医务社工能帮助患者得到更好更适合的治疗和就医体验
D.医务社工是促进医患有效沟通和医疗信息传递的桥梁
【答案】D
【东汇达教育解析】
文段首先介绍了现实中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家属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容易引发医患关系紧张的问题。接着通过转折关联词“但是”引出“医务社工”这一话题,并通过“同时”引导并列,接着分别论述了医务社工可对患者提出诊疗建议,以及帮助患者理解诊疗方案这两方面的作用,即提高医患双方沟通效率,故文段重在强调医务社工在医患关系中发挥的连接和桥梁作用,对应D项。
A项,“一定能够”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B项,“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对应转折前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C项,“能帮助患者得到更好更适合的治疗和就医体验”仅对应医务社工的一方面作用,表述片面,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0.城市治理活动中海量数据的背后,隐藏着人们对公共治理需求的偏好,也隐藏着公共治理需求的优先顺序和变化趋势。数字化治理致力于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甚至重塑治理流程、组织结构、运行机制。通过数字化改革,治理主体能够更加精确地掌握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甚至不同个体的治理需求及其动态变化,进而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和服务流程,实现城市治理的智能化。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精准化与智能化是数字化治理终极目标
B.数字化治理将会引发公共治理性质的革命性变革
C.数字化治理的基础是公共治理的数据化
D.数字化治理将有效提升公共治理主体的治理水平
【答案】D
【东汇达教育解析】
文段首句论述了城市治理的背后隐藏着人们对公共治理需求的偏好及优先顺序和变化趋势,引出公共治理这一话题,接着指出数字化治理致力于运用各种技术优化甚至重塑治理流程等,即介绍数字化治理的目的,最后进一步指明数字化改革可以提升治理主体的水平进而提升城市治理的智能化,即强调数字化对公共治理的作用,对应D项。
A项,缺少主题词“公共治理”,且“终极目标”文段并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B项,“公共治理性质的革命性变革”文段并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C项,“数字化治理的基础”文段并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1.请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填入问号处,使题干图形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答案】D
【东汇达教育】元素组成不同,优先考虑属性规律。观察发现,题干图形出现明显的等腰元素,考虑对称性。九宫格优先看横行,第一行中,图一为横轴对称图形,图二为竖轴对称图形,图三为既轴对称又中心对称图形,且对称轴只有一条横轴和一条竖轴;第二行经验证符合此规律;第三行应用此规律,排除A、B两项。继续观察发现,题干图形封闭面明显,考虑面数量。第一行中,面数量依次为3、4、5;第二行经验证符合此规律;第三行应用此规律,故“?”处图形应有5个面,只有D项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D。
12.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A.①②⑥,③④⑤B.①④⑥,②③⑤C.①③⑤,②④⑥D.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D
【东汇达教育】本题为分组分类题目。元素组成不同,且无明显属性规律,考虑数量规律。题干图形明显被分割,优先考虑面数量,题干图形均有四个白块和一个黑块,不能分组;继续观察发现,题干图形均由几个图形拼接而成,还可以考虑图形间关系。题干图形均有一个黑块,图①②③中黑块均与4个白块存在公共边,图④⑤⑥中黑块均与3个白块存在公共边。即图①②③为一组,图④⑤⑥为一组。
故正确答案为D。
13.边界感就是指个体能觉察出人际界限的感知力,标志着对人际交往边界感的重视程度。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边界感模糊的是:
A父母未经同意擅自进入子女房间,翻看子女日记
B朋友之间关系要好,交往中可谓“兄弟之间不分你我”
C同事甲经常在工作时间来办公室找乙聊天,还随意查阅乙的电脑文件
D备考中颇感孤独的两个同学约好一起参加辅导班,学习中相互监督
【答案】D
【东汇达教育解析】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边界感:“个体能觉察出人际界限的感知力”;
边界感模糊:“对人际交往边界感不重视”。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父母未经同意擅自进入子女房间并翻看日记,说明父母没有尊重子女的个人界限,符合“对人际交往边界感不重视”,属于“边界感模糊”,排除;
B项:朋友之间关系要好,不分你我,说明朋友之间不重视彼此的界限,符合“对人际交往边界感不重视”,属于“边界感模糊”,排除;
C项:甲经常在工作时间找乙聊天,且随意查阅乙的电脑文件,说明甲没有重视乙的工作空间和隐私,符合“对人际交往边界感不重视”,属于“边界感模糊”,排除;
D项:备考的两个同学一起参加辅导班,学习中相互监督,说明二人是基于共同目标的相互支持,没有体现不重视任何一方的个人界限,不符合“对人际交往边界感不重视”,不属于“边界感模糊”,当选。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14.照护综合征是指一个人因专注于照护生病、受伤或残疾的亲人而过度劳累或精神上陷于压抑状态,导致身心健康受损的病症。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照护综合征的是:
A“照顾生病的父母半年,我感觉整个人都陷入了黑暗,现在还没缓过劲来,电话铃声一响整个人就哆嗦。”
B“这家坐轮椅的老爷子太难伺候了,累死累活照顾他还经常挨骂,还要被扣工资,我受不了了,不想干了。”
C“我起早贪黑照顾了瘫痪在床的父亲两年,他还总不满意,经常训斥我。现在好了,我也累倒了,住院了。”
D“昨天奶奶说,她一个人照顾双目失明的爷爷太累了,要么儿女们轮流来照顾,要么找个专职保姆,反正她受不了,不管了。”
【答案】B
【东汇达教育解析】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专注于照护生病、受伤或残疾的亲人”、“过度劳累或精神上陷于压抑状态,导致身心健康受损”。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照顾生病的父母半年,符合“专注于照护生病、受伤或残疾的亲人”,照护者整个人都陷入了黑暗,现在还没缓过劲来,电话铃声一响整个人就哆嗦,符合“过度劳累或精神上陷于压抑状态,导致身心健康受损”,符合定义,排除;
B项:这家坐轮椅的老爷子太难伺候了,还要被扣工资,说明被照护者并不是照护者的亲人,不符合“专注于照护生病、受伤或残疾的亲人”,不符合定义,当选;
C项:起早贪黑照顾了瘫痪在床的父亲两年,符合“专注于照护生病、受伤或残疾的亲人”,照护者还经常被训斥,累倒并且住院了,符合“过度劳累或精神上陷于压抑状态,导致身心健康受损”,符合定义,排除;
D项:奶奶照顾双目失明的爷爷,符合“专注于照护生病、受伤或残疾的亲人”,奶奶感到太累了,受不了,符合“过度劳累或精神上陷于压抑状态,导致身心健康受损”,符合定义,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15.投射效应是一种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进而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等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他人的心理现象。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体现了投射效应的是:
A一个经常帮助别人的人会认为自己遇到困难时,别人也会伸出援手
B每次在足球比赛结束之后,就会有人声称自己早就预测到某队会赢
C小王喜欢吃零食,他经常买很多零食带到单位和同样喜欢吃零食的同事分享
D小张喜欢读历史书,经常给孩子讲历史书上的故事,慢慢地孩子也喜欢上了历史
【答案】A
【东汇达教育解析】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一个经常帮助别人的人认为别人也会在自己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即这个人具有乐于助人的特性,他认为别人也一定会有乐于助人的特性,符合“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符合定义,当选;
B项:有人声称自己早就预测到某队会赢,没有涉及到其他人,不符合“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不符合定义,排除;
C项:小王将零食带给同样喜欢吃零食的同事,即小王有爱吃零食的特性,但同事本身也具有爱吃零食的特性,并非小王认为的,不符合“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不符合定义,排除;
D项:小张给孩子讲历史书上的故事,慢慢地孩子也喜欢上了历史,没有体现出小张认为孩子一定会有和自己一样喜欢历史的特性,不符合“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不符合定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6.( ) 对于 松树 相当于 CPU 对于 ( )
A松果 显卡
B植物 电器
C松子 电脑
D松茸 芯片
【答案】C
【东汇达教育解析】逐一代入选项。
A项:松果是松树的组成部分,二者为组成关系;CPU和显卡均为电脑的部件,二者为并列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松树是植物,二者为种属关系;CPU不是电器,二者不是种属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松子是松树的组成部分,二者为组成关系;CPU是电脑的组成部分,二者为组成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D项:松茸是一种真菌,通常生长在松树根部附近,二者为共生关系;CPU是一种芯片,二者为种属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A为唤春来争艳朵:甘将香化育花泥
B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C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
D抛开俗事陪山坐:才得闲心听水歌
【答案】A
【东汇达教育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意思是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其中“欲穷千里目”是目的,“更上一层楼”是方式,二者为方式目的的对应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为唤春来争艳朵,甘将香化育花泥”的意思是为了春天的花朵绽放,甘愿化作花泥,其中“为唤春来争艳朵”是目的,“甘将香化育花泥”是方式,二者为方式目的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B项:“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意思是只有经历艰苦(寒彻骨),才能获得美好的结果(梅花香),二者不是方式目的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的意思是心想到高楼上观看美景躲避忧愁,忧愁还是跟着我上了高楼,二者不是方式目的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抛开俗事陪山坐,才得闲心听水歌”的意思是放下世俗的琐事、烦恼和欲望,与山为伴,亲近自然,才能获得内心的闲适与安宁,聆听流水的声音,感受自然的美好,二者为条件结果的对应关系,不是方式目的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8.停:行:止
A日:月:星
B满:亏:盈
C没:有:无
D萌:荣:枯
【答案】C
【东汇达教育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停”和“止”均指“停止”,第一词与第三词为全同关系,“行”指“走、移动”,“停”、“止”与“行”是两种不同的状态,且除了“停(止)”就是“行”,第一词和第三词均与第二词构成矛盾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日”、“月”、“星”三者为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满”指“达到容量的极点”,“盈”指“充满、多出来”,第一词与第三词为近义关系,“亏”指“受损失、欠缺”,“盈”和“亏”语义相反,第二词与第三词构成反义关系,且生意除了“盈”和“亏”外还有“不盈不亏”,第一词和第三词与第二词并不构成矛盾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没”和“无”均指“没有、不存在”,第一词与第三词为全同关系,“有”指“存在”,“没”、“无”与“有”是两种不同的状态,且除了“没(无)”就是“有”,第一词和第三词均与第二词构成矛盾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D项:“萌”、“荣”、“枯”分别指植物或草木“发芽”、“茂盛”、“失去水分”,三者为状态先后顺序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9.很多人慢跑可以跑很长时间,可一旦提高速度,就会很快感到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肌肉酸痛、疲劳不已,这就是因为身体内堆积了太多的乳酸。在低强度的运动比如慢跑的时候,身体主要以有氧代谢为主,当速度提高以后,肌肉运动强度增加,身体开始以无氧代谢为主,糖和脂肪剧烈燃烧之后就会产生大量乳酸,你的肌肉就会酸痛。
上述论证的假设是:
A进行以有氧代谢为主的运动时,身体不会产生乳酸
B长期不运动的人突然开始运动,更容易产生肌肉酸痛
C高强度运动时,乳酸的产生速度超过身体的清除速度
D一些肌肉酸痛可能是由运动中肌肉的微细损伤造成的
答案C
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很多人慢跑可以跑很长时间,可一旦提高速度,就会很快感到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肌肉酸痛、疲劳不已,这就是因为身体内堆积了太多的乳酸。
论据:在低强度的运动比如慢跑的时候,身体主要以有氧代谢为主,当速度提高以后,肌肉运动强度增加,身体开始以无氧代谢为主,糖和脂肪剧烈燃烧之后就会产生大量乳酸,你的肌肉就会酸痛。
本题论点和论据都在讨论运动速度提高后肌肉酸痛的原因,二者话题一致,且问题为“前提假设”,优先考虑必要条件。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该项说的是在进行以有氧代谢为主的运动时,身体不会产生乳酸,但是论点说的是运动速度提高后,也就是身体开始以无氧代谢为主的情况下肌肉酸痛的原因,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
B项:该项说的是长期不运动的人突然开始运动,更容易肌肉酸痛,但论点说的是运动速度提高后肌肉酸痛的原因,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
C项:该项说的是提高运动速度时,乳酸的产生速度超过身体的清除速度,如果提高运动速度后,乳酸的产生速度没有超过身体的清除速度,则乳酸无法在身体内堆积,肌肉便不会因乳酸堆积而酸痛,即选项不成立,题干论证不成立,故该项是论证成立的必要条件,可以加强,当选;
D项:该项说的是肌肉酸痛也可能是由肌肉的微细损伤造成的,提出了肌肉酸痛的另一个原因,属于削弱项,无法加强,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0.近年来,某国能源危机愈演愈烈,能源价格飙升。天然气、电力、汽油等产品的价格均出现大幅度上涨。有分析人士认为,该国的能源价格飙升是由全球极端天气频发导致的,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在能源价格的持续上涨下,由于缺乏短期替代品,企业将受到能源成本上涨的巨大影响,该国可能出现经济衰退。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分析人士的观点:
A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现象的交替影响引发全球气候混乱,致使全球极端天气频发
B该国经济衰退不仅会使本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也会对全球经济稳定和发展构成威胁
C该国对天然气等能源的对外依赖度超过90%,近年来能源输出国切断了对该国的能源输入
D在全球极端天气影响下,该国冬季气温异常寒冷,使其对天然气等能源的需求和价格暴涨
答案D
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某国的能源价格飙升是由全球极端天气频发导致的,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在能源价格的持续上涨下,由于缺乏短期替代品,企业将受到能源成本上涨的巨大影响,该国可能出现经济衰退。
论据:无。
本题只有论点没有论据,加强优先考虑补充论据。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该项说的是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现象的交替影响导致全球极端天气频发,而论点说的是全球极端天气频发导致该国的能源价格飙升,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
B项:该项说的是该国经济衰退带来的危害,而论点讨论的是该国可能出现经济衰退的原因,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
C项:该项说的是近年来该国的能源输入被切断,而该国本身对天然气等能源的对外依赖度很高,强调这也是该国能源价格飙升的原因,为削弱项,无法加强,排除;
D项:该项说的是全球极端天气导致该国对天然气等能源的需求和价格暴涨,解释说明了该国的能源价格飙升是由全球极端天气频发导致的,补充论据,可以加强,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