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农业生产中的科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肥在水中溶解后可形成作物能够吸收的离子形态
B.作物茎内导管可利用毛细现象将土壤中的水分吸上来
C.土壤中加入石灰可中和土壤的酸性以提高土壤pH值
D.水通过喷灌系统的喷嘴时速度会突然减小,压力增大
【答案】D
【东汇达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A项正确,当化肥施入土壤之后,化肥会在土壤的水分中溶解,同时会发生水解反应,形成如硝酸根离子、磷酸根离子、氯离子等植物可以吸收的离子形态。
B项正确,如果把直径很细的玻璃管(称毛细管)插入盛有水的容器中,水会沿着管内壁自动地上升,水呈凹面,并且高出容器的液面,这种能使水在毛细管中自动上升的力称为毛细作用力。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毛细现象的例子,植物茎内的导管就是植物体内极细的毛细管,它能把土壤里的水分吸上来。
C项正确,为了中和酸性土壤,提高其肥力,最常见的方法是添加石灰或石灰石。石灰性材料由于富含钙离子和镁离子,可以中和土壤中的酸,提高pH值,现已成为使用最为广泛的酸性土壤改良剂。
D项错误,根据伯努利原理,当流体在喷嘴内部加速流动时,其速度增加,压力减小。当水流经过喷嘴时,由于喷嘴的截面积减小,水流的速度会增加,而压力则会降低。这种速度的增加使得水能够以更高的速度喷出。因此,在喷嘴的出口处,流体的速度将达到最高,压力将达到最低。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2.关于生活中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含氟牙膏中的氟化物能够降低牙釉质溶解度,促进牙釉质再矿化
B.进行有氧运动时,人体能将葡萄糖和氧气转化为乳酸、水和能量
C.口香糖是供人们嚼咬的糖,其脱离口腔、温度降低后会变硬变脆
D.氢燃料电池是利用氢气和氧气能发生电化学反应的原理产生电能
【答案】B
【东汇达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A项正确,含氟牙膏对脱矿釉质再矿化有促进作用。含氟牙膏中的氟化物可以与牙釉质中的羟基磷灰石发生反应,生成更难溶的氟磷灰石,从而降低牙釉质的溶解度,同时促进牙釉质的再矿化,增强牙齿的抗龋能力。
B项错误,有氧运动是指主要以有氧代谢提供运动中所需能量的运动方式。在有氧运动时,人体将葡萄糖和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能量,而不是乳酸。在无氧运动时,人体才会将葡萄糖转化为乳酸,并产生少量能量。
C项正确,口香糖是以天然树胶或甘油树脂为胶体的基础(胶基),加入糖浆、薄荷、甜味剂等调和压制而成的一种供人们放入口中嚼咬的糖。胶基具有特殊的物理性质,在口腔内,由于体温的作用以及唾液的浸润,胶基会变软,使得口香糖具有良好的弹性和柔韧性,方便人们咀嚼。当口香糖脱离口腔后,随着温度降低,胶基中的分子运动减缓,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强,导致胶基变硬变脆。
D项正确,氢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氢气和氧气发生电化学反应来产生电能。在氢燃料电池中,氢气在负极催化剂的作用下被氧化,失去电子变成氢离子,电子通过外电路流向正极,形成电流;同时,氧气在正极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氢离子和电子结合生成水。这个过程中,化学能被转化为电能,实现了能量的转换,具有高效、环保等优点。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3.我国将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要在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基础上,_______、再接再厉,朝着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接续奋斗。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运筹帷幄
B.急流勇进
C.逆流而上
D.乘势而上
【答案】D
【东汇达教育解析】根据顿号可知,横线处所填成语与“再接再厉”构成并列关系,语义相近,并根据“巩固脱贫成果······朝着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接续奋斗”可知,横线处应体现凭借现在的有利形势,继续努力,取得更大的成果之意,D项“乘势而上”指利用有利的形势而加紧完成某事,符合文意,当选。A项“运筹帷幄”指在帐幕中谋划军机,拟定作战策略,文段侧重继续努力,而非“谋划”,排除;B项“急流勇进”形容在险境中积极进取,不退缩,C项“逆流而上”比喻迎着困难而上,文段介绍的是继续巩固脱贫成果,“险境”“困难”文段均未提及,与文意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4.中国道路的成功开创不仅创造了中国奇迹,而且创造了中国经验。中国经验无疑是中国智慧的结晶,具有鲜明的______。但是,中国经验作为中国道路的积极成果,也是在遵循历史发展和现代化发展规律、吸收世界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进行探索的重要产物,反映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规律,因而又具有一定的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地域性 国际性
B.实践性 理论性
C.特殊性 普遍性
D.先进性 创新性
【答案】C
【东汇达教育解析】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横线前的“因而”体现因果关系,根据前文“遵循历史发展和现代化发展规律、吸收世界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进行探索的重要产物,反映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规律”可知,中国经验虽然是中国创造的,但也是在整个世界和人类的经验教训基础上的产物,故具有普适性,A项“国际性”、C项“普遍性”均符合文意,保留。B项“理论性”侧重于强调理论有系统性,文中未提及,排除;D项“创新性”指事物具有创造性或新意,文中未提及,排除。
第一空,根据“中国经验无疑是中国智慧的结晶”可知,“中国经验”属于中国特有的智慧,C项“特殊性”指事物特有的、不同于其他事物或一般情况的性质,符合文意,当选。A项“地域性”指某类事物局限于某一地理区域的情况,与后文“吸收世界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相矛盾,排除。
两个空综合来看,文段以“但是”衔接,前后构成转折,填入的两个词语“特殊性”与“普遍性”也刚好形成语义相反,符合文段逻辑。
故正确答案为C。
5.智能技术可以______沉浸式学习情境,将传统学习空间中学生受想象力局限而无法直接感受到的内容以三维立体形式呈现出来。学生能够设身处地思考问题,而不是处于______的状态,其潜在的求知欲被激发出来,学生可以______感知知识的生产过程,理解知识的附加价值。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创设 置身事外 真实
B.改善 雾里看花 完整
C.重建 无所适从 深入
D.模拟 无动于衷 逐步
【答案】A
【东汇达教育解析】第一空,根据“将传统学习空间中学生受想象力局限而无法直接感受到的内容以三维立体形式呈现出来”可知,“沉浸式学习情境”是传统学习中所不具备的,是一种新的学习情境,横线处所填词语应体现产生新型的学习情境之意。A项“创设”指开始建立、创造条件,使原来不具备条件的也能实现,D项“模拟”指对真实事物或者过程的虚拟,均符合文意,保留。B项“改善”指使原有情况变好一些,侧重于变好,未能体现智能技术产生一种区别于传统学习的新情境,排除;C项“重建”指重新建设或建立,重新组建,“沉浸式学习情境”是一种新的学习情境,并非重新建设或建立的,与文意不符,排除。
第二空,根据“能够······而不是······”可知,横线处所填成语与“设身处地”构成反义并列,应体现不能融入情境之意。A项“置身事外”指不参与所发生的事情,似乎所有事物与自身毫不相干,符合文意,保留。D项“无动于衷”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侧重于心理上的不关心,未体现不能融入情境之意,与文意不符,排除。
第三空,代入验证。A项“真实”指与事实相符,与“能够设身处地思考问题”对应,符合文意,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A。
6.实践证明,改革越是______深水区,越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越要注重系统集成。面对一些深层次矛盾,单兵突进式的改革难以奏效,______的改革更可能造成“合成谬误”,唯有凝聚合力才能催生“化学反应”。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正确的一项是:
A.进入 各尽所能
B.迈向 各有千秋
C.步入 各式各样
D.挺进 各行其是
【答案】D
【东汇达教育解析】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根据“单兵突进式的改革难以奏效”“唯有凝聚合力才能催生‘化学反应’”可知,横线处词语需表达不团结、各自为政的意思。D项“各行其是”指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比喻各搞一套,符合文意,保留。A项“各尽所能”指各人尽自己的能力去做,B项“各有千秋”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二者皆为褒义词,用于积极的语境,与文段中“造成谬误”的消极语境不符,排除。C项“各式各样”指多种不同的式样、种类或方式,前后衔接不当,与文意不符,排除。
第一空,代入验证,D项“挺进”通常指大部队大踏步地迅速地向某一地区前进的行动,能体现出改革在面对深水区时积极主动、勇往直前的态势,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7.蝴蝶大都有觅食花卉的习性,一般来说,大型蝶种喜欢花朵大的花卉,而小型蝶种则喜欢低矮草质茎植物的花卉。翠凤蝶、蓝凤蝶喜欢觅食百合科植物的花卉。菜粉蝶、红襟粉蝶喜欢觅食十字花科植物的花卉。小豹蛱蝶则喜欢在菊花科植物的花卉觅食,它们也会偶尔换个口味,吸食发酵性食物。其实,取食花蜜、汲食树汁、嗜食发酵水果、吮吸动物尸体······蝴蝶的口味,因蝶种不同,取食也大相径庭,或是单一口味,或是五味俱全。有的还会从水中觅食,吸收自己所需“营养”,如在小溪两侧的沙滩处,人们总会看到一堆堆蝴蝶在吸水、喷水。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花为蝶开,蝶为花来
B.蝴蝶对花卉也有选择
C.蝴蝶的生活习性
D.众口难调——蝴蝶不只为花来
【答案】D
【东汇达教育解析】文段开篇指出蝴蝶大都有觅食花卉的习性,并通过列举不同蝶种的习性展开说明,随后通过转折词“其实”引出观点,即蝴蝶的口味因蝶种不同而大相径庭,并以在水中觅食的蝴蝶为例进行论证。故文段重点在转折之后,强调蝴蝶的口味因蝶种不同而不一样,蝴蝶并非都要觅食花卉,对应D项。
A项,“花为蝶开”文段并未提及,无中生有,且根据文意可知,蝴蝶并非只为花来,表述错误,排除;
B项,“蝴蝶对花卉也有选择”为转折之前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C项,“生活习性”包含动物的饮食、作息等方面,文段只论述了蝴蝶的觅食习性,“生活习性”范围扩大,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8.某平台“蚂蚁森林”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于植树尽责形式创新的需要。它采取的是社会认养模式,由企业捐资,地方专业单位造林,公益机构管理,实质上是实现了义务植树的专业化。只要有植树造林的意愿,不管身在何方,每个人都可以在平台上实现自己的植树责任。这对于普及社会的义务植树意识,降低参与门槛,无疑大有裨益。
这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
A.某平台推出“蚂蚁森林”这一项目的根本目的
B.社会公益活动如何有效地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
C.“蚂蚁森林”对植树尽责形式的创新及其意义
D.大众义务植树尽责形式的多元化和专业化趋势
【答案】C
【东汇达教育解析】文段首先指出“蚂蚁森林”满足了社会对植树尽责形式创新的需要,然后具体解释说明“蚂蚁森林”是如何创新的,强调了“蚂蚁森林”创新的特点,然后,尾句强调了“蚂蚁森林”的意义,即可以“普及义务植树意识、降低参与门槛”。文段为并列结构,故文段意在强调“蚂蚁森林”创新的特点和意义,对应C项。
A项,“根本目的”表述为无中生有,排除;
B项,缺少“蚂蚁森林”“植树”等关键词,偏离文段重点,排除;
D项,缺少“蚂蚁森林”相关的关键词,偏离文段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9.从绘画类别上看,人物画发展最早,涵盖内容也最为广阔。从人物画的演进层次来看,先是由鬼神而至人间,其目的在于“用”;然后由丹青而趋水墨,其演变则在于“艺”。汉代人物画都与灵魂鬼神有关,宗教意识浓厚,艺术追求的意义不太明显,都应归于“用”之范畴;东晋顾恺之等人的绘画开始脱离“用”的范畴,转而追求艺术的本旨。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说的正是前一半;“近于艺”的后半段,实际是从唐宋时期才开始的。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A.汉代人物画基本以实用为目的
B.张彦远对东晋人物画评价不高
C.顾恺之带来了绘画工具的革新
D.唐代人物画比汉代更具写实性
【答案】A
【东汇达教育解析】A项,根据“汉代人物画都与灵魂鬼神有关······都应归于‘用’之范畴”可知,汉代人物画以实用为目的,表述正确,当选;
B项,根据“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说的正是前一半”可知,张彦远论述的是画的作用,而非对人物画水平高低的评价,无中生有,排除;
C项,根据“东晋顾恺之等人的绘画开始脱离‘用’的范畴,转而追求艺术的本旨”可知,带来的不是“绘画工具”的革新,偷换概念,排除;
D项,文段并没有涉及到唐代人物画与汉代人物画的比较,无关比较,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0.刘慈欣这十年创作的每一篇科幻作品我都拜读过,他屡屡将目光投向贫瘠的大西北,写西北山村如何遭遇银河帝国拆迁队,一名身患癌症的教师、一群孩子、一个村庄、一个星球的命运,在群星闪烁的宇宙之下,如何奇妙地交织在一起(《乡村教师》);写无数大肥皂泡裹带湿润空气以及两代人的梦想,进入内陆,从而调节西北干旱的气候(《圆圆的肥皂泡》)······
上述文字中所举的例子,是为了反驳下列哪项关于刘慈欣科幻作品的观点?
A.不过是幻想的文字,并不接地气
B.过于理性,很难使读者产生共鸣
C.充满硬朗气质,缺乏对个人情感的描述
D.注重宏大背景的描述,缺乏对普通人命运的关注
【答案】A
【东汇达教育解析】文段开篇便点明主旨,指出刘慈欣作品“屡屡将目光投向贫瘠的大西北”,然后分别列举了《乡村教师》和《圆圆的肥皂泡》两部科幻著作,具体说明其作品是如何聚焦大西北。综合所举例子,无论是以“西北山村”“患癌教师”等为主体元素的《乡村教师》,还是以讲述“调节西北干旱气候”为主的《圆圆的肥皂泡》,均可体现出刘慈欣的科幻作品与现实生活的息息相关,并非纯粹的“幻想”。故文段所举例子反驳了其作品脱离现实,即“不接地气”的观点,对应A项。
B项,“过于理性”偏离文段论述重点,文段所提及内容并非“感性”,因此反驳“过于理性”偏离文段论述重点,排除;
C项,“缺乏对个人情感的描述”和D项,“缺乏对普通人命运的关注”均仅对应《乡村教师》这一例子,表述片面,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1.下列选项中,符合所给图形变化规律的是:
【答案】A
【东汇达教育解析】元素组成不同,优先考虑属性规律。观察发现,题干图形较规整,且出现等腰元素,优先考虑对称性。横行和竖列单独看没有规律,且中间图形为既轴对称又中心对称图形,可以考虑“米”字型看。第二行均为横轴对称图形,第二列均为竖轴对称图形,“米”字型对角处的三个图形均为仅中心对称图形,则?处也应该选择仅中心对称图形,只有A项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A。
12.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答案】D
【东汇达教育解析】图形元素组成相同,但无明显位置规律。观察发现,题干所有图形黑球全部相连,优先考虑部分数。第一组图形中黑球的部分数均是1,第二组图形中黑球的部分数也均是1,故?处应选择一个黑球的部分数为1的图形,排除A项。通过黑球的部分数无法得出唯一答案,再看白球的部分数,观察发现,第一组图形中白球的部分数依次为3、2、1,第二组图形中白球的部分数依次为3、2、?,故?处应选择一个白球的部分数为1的图形,只有D项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D。
13.兼语词组是汉语中一种特殊形式的词组,它由三个成分组成,第一个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第二个成分是前面动作行为的宾语,同时又是后面成分的主语,被称为兼语,第三个成分是第二个成分的谓语。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兼语词组的是:
A希望他来
B无人入眠
C派小王去
D夸他厉害
【答案】A
【东汇达教育解析】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第一个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第二个成分是前面动作行为的宾语,同时又是后面成分的主语”、“第三个成分是第二个成分的谓语”。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希望”表示动作行为,“希望他”不是一个完整的词语结构,“希望他来”是动宾,“他来”是“希望”的宾语,不符合“第二个成分是前面动作行为的宾语,同时又是后面成分的主语”,不符合定义,当选;
B项:“无”表示动作行为,“无人”是动宾,“人入眠”是主谓,符合“第一个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第二个成分是前面动作行为的宾语,同时又是后面成分的主语”、“第三个成分是第二个成分的谓语”,符合定义,排除;
C项:“派”表示动作行为,“派小王”是动宾,“小王去”是主谓,符合“第一个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第二个成分是前面动作行为的宾语,同时又是后面成分的主语”、“第三个成分是第二个成分的谓语”,符合定义,排除;
D项:“夸”表示动作行为,“夸他”是动宾,“他厉害”是主谓,符合“第一个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第二个成分是前面动作行为的宾语,同时又是后面成分的主语”、“第三个成分是第二个成分的谓语”,符合定义,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14.数字意境:指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将优秀传统文化以沉浸式的艺术形式进行创新表达,凸显视觉效果呈现,以展现其文化韵味和审美意境。
下列属于数字意境的是:
A某电视台文化节目中,大学生们来到文化古迹现场,与考古专家互动,在诵读、观察、探究中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
B某景区排练的舞蹈节目中,以当地石窟为真实背景,利用三维动画技术复原了壁画中飞天与金刚的舞蹈,使静止的文化符号变成了动感的形象
C某艺术研究院和多家企业合作,对古代编钟复制件进行高精细度的音源采集,最终实现对这一传统瑰宝的数字化复原
D某博物馆从古代名画《千里江山图》《百花图卷》中选取“意象”元素,实景搭建了沉浸式体验展厅,观众犹如身临其境
【答案】B
【东汇达教育解析】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将优秀传统文化以沉浸式的艺术形式进行创新表达”、“凸显视觉效果呈现”。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某电视台文化节目中,大学生们来到文化古迹现场,与考古专家互动,未体现数字技术,不符合“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不符合定义,排除;
B项:利用三维动画技术,体现了数字技术,符合“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复原了石窟壁画中飞天与金刚的舞蹈,使静止的文化符号变成了动感的形象,符合“将优秀传统文化以沉浸式的艺术形式进行创新表达”、“凸显视觉效果呈现”,符合定义,当选;
C项:对古代编钟复制件进行高精细度的音源采集,最终实现对这一传统瑰宝的数字化复原,只是对其音源进行复原,不涉及创新表达,不符合“将优秀传统文化以沉浸式的艺术形式进行创新表达”、“凸显视觉效果呈现”,不符合定义,排除;
D项:某博物馆从古代名画中选取“意象”元素,实景搭建了沉浸式体验展厅,观众犹如身临其境,不明确是否使用了数字技术,不符合“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不符合定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5.农村经济指农村中各项经济活动及由此产生的经济关系。在封闭式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其主要内容是种植业、家畜饲养业及家庭副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其发展出新内容,除农业外,还有农村工业和手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信贷、生产和生活服务等。其特点是,这些经济活动都同农业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农村经济的是( )。
A2022年夏粮产量2948亿斤,比上年增加28.7亿斤
B农业银行上半年针对农户新增发放小额信贷415.5亿元
C快递公司的业务已进村入户,打通了商品下行的最后一公里
D每个脱贫县已培育2至3个优势突出、变现能力强的经济作物品种
【答案】C
【东汇达教育解析】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农村中各项经济活动及由此产生的经济关系”、“同农业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该项指出具体的夏粮产量和增量,其中生产粮食属于种植业,是与农业直接相关的经济活动,符合“农村中各项经济活动及由此产生的经济关系”、“同农业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符合定义,排除;
B项:该项指出农业银行对农户发放小额信贷,针对农户的信贷说明与农业相关,属于与农业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经济活动,符合“农村中各项经济活动及由此产生的经济关系”、“同农业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符合定义,排除;
C项:该项指出快递业务已进村入户,未明确体现快递业务本身与农业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不符合“同农业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不符合定义,当选;
D项:该项指出脱贫县已培育出变现能力强的经济作物品种,其中培育经济作物可增加农业产值,是与农业直接相关的经济活动,符合“农村中各项经济活动及由此产生的经济关系”、“同农业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符合定义,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16.花匠:修剪:花草
A渔民:捕捞:渔船
B医生:住院:病人
C农民:播种:土地
D学生:阅读:课本
【答案】D
【东汇达教育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可以造句为:花匠修剪花草,三个词构成主谓宾结构。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渔民在渔船上捕捞,三个词不是主谓宾结构,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病人住院,后两个词构成主谓宾结构,医生治疗病人,第一个词和第三个词构成主宾结构,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农民在土地上播种,三个词不是主谓宾结构,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学生阅读课本,三个词构成主谓宾结构,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17.( ) 对于 妙手回春 相当于 军人 对于 ( )
A华佗再世;军官
B悬壶济世;百姓
C医生;戎马倥偬
D大夫;视死如归
【答案】C
【东汇达教育解析】逐一代入选项。
A项:华佗再世指医术就像华佗一样高明,形容医术高超,妙手回春指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愈,二者是近义关系;军官是军人,二者是种属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悬壶济世指颂誉医者救人于病痛,妙手回春指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愈,二者是近义关系;百姓是指军人和官员以外的人,二者不是近义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妙手回春指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愈,可以用来形容医生,二者是偏正关系;戎马倥偬形容军务繁忙,可以来形容军人,二者是偏正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保留;
D项:妙手回春指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愈,可以用来形容医生,而大夫就是医生,二者是偏正关系;视死如归形容为了正义的事业,不怕死,视死如归可以用来形容军人,二者是偏正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保留。
对比C项和D项,C项中妙手回春只能用来形容医生,戎马倥偬只能用来形容军人,但D项中妙手回春只能用来形容大夫,视死如归并不是只能用来形容军人,C项前后逻辑关系更为一致,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C。
18.法定节日:传统节日:纪念节日
A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工作秘密
B劳动产品:手工产品:文创产品
C儿童医院:公立医院:私立医院
D帆布书包:双肩书包:学生书包
【答案】D
【东汇达教育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法定节日是由国家法律、法规统一规定的用以开展纪念、庆祝活动的节日;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或地区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特定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的节日;纪念节日一般是指某个国家为了纪念重大事件、伟人、先烈等特定的节日。三者是从不同的划分角度去命名的,互为交叉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商业秘密是指能给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且已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主体是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工作秘密是指机关单位在公务活动里产生的内部事项。三者是针对三个不同的主体,互为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手工产品、文创产品均属于劳动产品,后两词与第一词均为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为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帆布书包是根据书包的材质来划分,双肩书包是根据书包的背负方式来划分,学生书包是根据背负书包的主体来划分,三者是从不同的划分角度去命名的,互为交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19.线上阅读建立起四通八达的内容传播渠道,让我们获取信息的种类和数量更多了,但其并非唯一的阅读形式。事实上,传统的纸质阅读仍是一种不可或缺、具有独特优势、更适合进行深度阅读的重要阅读形式。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观点?
A纸质书在设计、排版等各方面,更能给读者带来许多独特、珍贵的阅读体验
B在数字时代,培养主动阅读的习惯和能力,才能过上更充实、有效的阅读生活
C对于文本篇幅长、内容丰富的经典作品,纸质书更容易使读者形成系统思维、专注能力
D在我国成年读者中,大多数人选择的阅读形式有纸质阅读、网络阅读、新媒体音频听书阅读等
答案C
【东汇达教育解析】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传统的纸质阅读仍是一种不可或缺、具有独特优势、更适合进行深度阅读的重要阅读形式。
论据:无。
本题只有论点,没有论据,加强优先考虑补充论据。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选项指出纸质书在设计、排版等各方面更给读者独特、珍贵的阅读体验,说明纸质阅读在设计、排版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补充论据,可以加强,保留;
B项:选项指出培养主动阅读的习惯和能力非常重要,但这和论点中纸质阅读的优势和重要性无关,无法加强,排除;
C项:选项指出对于经典作品来说,纸质书更容易使读者形成系统思维、专注能力,说明对于经典作品来说,纸质阅读更适合“深度阅读”,补充论据,可以加强,保留;
D项:选项指出我国成年读者有多种阅读形式,但未说明纸质阅读是不是重要阅读形式,无法加强,排除;
对比A、C两项,论点说了3个优点,不可或缺和独特优势都比较笼统,但更适合深度阅读,这个“深度阅读”相对来讲,是比较具体的;
A项只是在强调纸质书在设计、排版等形式上的优势,过于表面,而C项的“形成系统思维、专注能力”是跟论点“深度阅读”更为贴切的,故C项优于A项;
另外,有学生会觉得A项是解释原因,C项是举例,按照理论解释原因大于举例,但其实A项也算是举例,A项的措辞:在······方面,更······,也是常见的举例表述,解释和举例有时候没有绝对的界限的,不同的理解角度加强方式也就不一样。换句话说,也就是两个选项都能加强时,咱们首先要比的,不是加强方式(因为这个角度有时不好界定),而是应该比谁说的跟论点核心更贴切,更是一回事儿。
故正确答案为C。
20.相比那些不练习瑜伽的人来说,经常练习瑜伽的人体型更好一些。可见,瑜伽能锻炼人的柔韧性,塑造完美体型。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对上述结论提出质疑?
A大部分人喜欢瑜伽,就是因为瑜伽能够让人拥有更好的体型
B塑造完美体型的方式不仅仅只有瑜伽
C瑜伽不仅能够塑造人的完美体型,还能预防关节炎
D真正体型不好的人一般不会选择练习瑜伽
答案D
【东汇达教育解析】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瑜伽能锻炼人的柔韧性,塑造完美体型。
论据:相比那些不练习瑜伽的人来说,经常练习瑜伽的人体型更好一些。
本题的论点和论据讨论的都是瑜伽能塑造完美体型,论点和论据话题一致,削弱优先考虑削弱论点,且论点为因果关系,也可以考虑因果倒置(体型好的人才会练瑜伽),还可以考虑他因削弱(对于完美体型的人来说,除了练瑜伽还做了其他塑造体型的方式)。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该项说的是大部分人喜欢瑜伽,就是因为瑜伽可以让人拥有更好的体型,有加强作用,无法削弱,排除;
B项:该项说的是塑造完美体型的方式不仅仅只有瑜伽,但是对于题干论据中练习瑜伽的群体是否还有其他塑造体型的方式,并不明确,无法削弱,排除;
C项:该项说的是瑜伽除了塑造完美体型外还有其他的功能,有加强作用,无法削弱,排除;
D项:该项说的是体型不好的人一般不会练瑜伽,即体型好的人才会练瑜伽,而论点在说瑜伽能塑造完美体型,该项颠倒了论点中的因果,属于因果倒置,可以削弱,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