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诗句与其所描述的乐器对应正确的是:
A.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二胡
B.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古筝
C.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箜篌
D.几年调弄七条丝,元化分功十指知——古琴
本题考查人文常识。
A项错误,“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出自唐代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意思是乐声清脆得就像昆仑山的美玉被击碎,凤凰在鸣叫;时而又像芙蓉在露水中饮泣,像兰花迎风开放笑语轻柔。通过“玉碎”“凤凰叫”等意象描述箜篌的清脆音色和奇幻音效,诗句所描述的乐器是箜篌,而非二胡。
B项错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出自唐代李商隐的《锦瑟》,意思是精美的瑟为什么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叫我追忆青春年华。“瑟”是中国传统弹拨乐器,早期有五十弦,后演变为二十五弦,而古筝通常为二十一弦,两者形制不同。诗句明确指向瑟,而非古筝。
C项错误,“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意思是一曲终了拨子从弦索中间划过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四弦”直接点明诗句所描述的乐器为琵琶,而非箜篌。
D项正确,“几年调弄七条丝,元化分功十指知”出自唐代方干的《听段处士弹琴》,意思是弹琴者花费了数年时间来调弄琴弦,深知通过十指的巧妙运用,能够将自然的变化和美妙融入到音乐之中。“七条丝”明确指出了所弹乐器为古琴,古琴以七弦为基本形制,且诗句强调“十指”拨弄的技法,符合古琴演奏特点。
故正确答案为D。
2.下列与植物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成药中的黄连、金银花都是植物的花
B.板栗、红松子、南瓜子都是植物的种子
C.土豆片、萝卜干、红薯粉都是用植物的根加工的
D.龙井、碧螺春是根据不同加工方法制作的茶叶品种
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A项错误,黄连性苦寒,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中草药,主要的功效就是清热泻火、解毒杀虫,入药的部位是根茎。金银花性寒,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其药用部位主要为干燥的花蕾或初开的花。
B项正确,板栗是板栗树的种子。板栗树的果实由带尖刺的壳斗、果皮和种子组成,其中供食用的板栗就是种子。红松子也被称为海松子,是松科植物红松的种子,主要分布于东北长白山和小兴安岭林区。南瓜子是南瓜成熟以后的种子,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多种营养物质。
C项错误,土豆植株的茎分地上茎和地下茎两部分,地下茎末端形成膨大而不规则的块状茎就是土豆果实。萝卜和红薯的食用部分是根,是植物器官的变态发育现象。
D项错误,绿茶因其干茶呈绿色、冲泡后的茶汤呈碧绿、叶底呈翠绿色而得名,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制作而成。龙井和碧螺春都是绿茶,虽在制作中的具体工艺或步骤会有不同;外观上看外形、茶汤等方面有区别,但它们的加工方式都是未经发酵、采用炒干的方式而获得的炒青绿茶。
故正确答案为B。
3.人类文明不是从_____的仙界降下来的,而是从泥泞不堪的地里长出来的。我们的经典有时会带有一些泥,那些我们不会喜欢的东西。如果我们为了追求一种道德洁癖就去清除经典,很可能是在_____文明的脉络。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虚无缥缈 割裂
B.完美无瑕 斩断
C.超凡脱俗 抹去
D.高高在上 重塑
第一空,根据“不是······而是”可知,考查反义并列,横线处所填词语与“泥泞不堪”语义相反且要符合“仙界”特点,B项“完美无瑕”意思是达到最好的标准,没有任何缺陷,C项“超凡脱俗”形容与众不同,非常特别,均符合文意,保留。A项“虚无缥缈”形容空虚渺茫,不可捉摸,虽能体现“仙界”的特点,但无法与“泥泞不堪”语义相反,排除;D项“高高在上”原指地位高,现多用以形容领导者不深入实际,脱离群众,与文意不符,排除。
第二空,搭配“脉络”,且根据“我们为了追求一种道德洁癖就去清除经典,很可能······脉络”可知,横线处表达文明的连续性被破坏之意,B项“斩断”指切断,砍断,与“脉络”构成形象对应,符合文意,当选。C项“抹去”指涂掉、擦掉,与文意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4.自上古时期以来,华夏先民就通过粟和黍的栽培、陶器的烧制、冶铁的发明,_____了农业文明的辉煌篇章;汉唐之际,从造纸术到雕版印刷,这些发明创造为文化传承发展提供了重要_____;宋元以降,《梦溪笔谈》《授时历》《天工开物》《本草纲目》等科学典籍的问世,无一不是中华民族_____、与时俱进的优秀典范。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谱写 借鉴 除旧布新
B.铸就 载体 蜕故孳新
C.绘制 支撑 吐故纳新
D.开启 依托 革故鼎新
第一空,搭配“辉煌篇章”。A项“谱写”指创造(值得记载的事物),D项“开启”指开创,二者均与“辉煌篇章”搭配得当,保留。B项“铸就”意为铸造成,多用于比喻,常见搭配有“铸就辉煌”“铸就伟业”“铸就传奇”等,C项“绘制”指用笔或其他绘图工具描画制作,常见搭配有“绘制地图”“绘制蓝图”“绘制图表”等,二者均与“辉煌篇章”搭配不当,排除。
第二空,根据文意可知,横线处强调文化传承发展建立在雕版印刷等发明的基础上。D项“依托”指依靠,凭借,符合文意,保留。A项“借鉴”指把别的人或事当镜子,对照自己,以便吸取经验或教训,文段并无“吸取经验或教训”的语境,排除。
第三空,代入验证。D项“革故鼎新”指革除旧的,建立新的,与“与时俱进”意思相近,可构成近义并列关系,符合文意,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5.“领导细胞”在肝脏受损后进行自我修复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在伤口愈合过程中,这些细胞_____,迅速闭合伤口,然后细胞快速增殖,进一步密封伤口。这表明,在_____新组织前,肝脏优先考虑闭合伤口,防止细菌进入器官引起广泛感染。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争先恐后 繁殖
B.身先士卒 形成
C.一马当先 生成
D.首当其冲 产生
第一空,根据“‘领导细胞’在肝脏受损后进行自我修复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可知,横线处所填成语应体现发挥重要作用之意。B项“身先士卒”指作战时将帅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现多泛指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C项“一马当先”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或带头,均符合文意,保留。A项“争先恐后”指争着向前,唯恐落后,侧重积极性,不能体现发挥重要作用之意,排除。D项“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与文意无关,排除。
第二空,搭配“新组织”。C项“生成”指(自然现象)形成,经过化学反应而形成,产生,与“新组织”搭配恰当,当选。B项“形成”指通过发展变化而成为具有某种特点的事物,或者出现某种情形或局面,多搭配“局势”“趋势”“问题”等,与“新组织”搭配不当,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6.当前,改革发展任务繁重,需要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发展竞争中赢得_____。而处理日常纷繁复杂的工作,就如同“十个指头弹钢琴”,需要合理分配力量和节奏。一味强求自加压力,势必使某个或多个指头的力量受到影响,导致工作_____,工作效能不理想也就在意料之中了。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主动 左支右绌
B.优势 进退维谷
C.认可 手忙脚乱
D.先机 拖泥带水
第一空,根据“需要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可知,横线处要体现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之意,A项“主动”指能够带来有利局面,使事情按照自己的意图进行,B项“优势”指能超过对方的有利形势,D项“先机”指决定未来形势的时机,均符合文意,保留。C项“认可”指承认,许可,与文意无关,排除。
第二空,根据“处理日常纷繁复杂的工作,就如同‘十个指头弹钢琴’,需要合理分配力量和节奏”“工作效能不理想也就在意料之中了”可知,横线处表达对于纷繁复杂的工作无法全面顾及到之意,A项“左支右绌”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符合文意,当选。B项“进退维谷”指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形容处境艰难,进退两难,而文段侧重强调无法全面顾及到之意,与文意不符,排除;D项“拖泥带水”比喻办事拖沓不爽快或语言不简明扼要,与文意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7.目前,新型消费也并非一种已经发展成熟或已定型的消费形态,随着数字技术的加快发展,将来可能还会出现更多新的消费业态和消费模式。“数字化”是新型消费最基本的属性。新型消费对人们的消费理念、消费模式和消费场景等多方面产生了新的影响。可以说,新型消费绝不是一次普通的消费升级,而是新时代的一场消费革命。
这段话主要讲述了:
A.新型消费的影响
B.新型消费的内涵
C.新型消费的体系
D.新型消费的视角
文段首先引出“新型消费”这一话题,指出新型消费并非发展成熟或已定型,接着介绍了新型消费的基本属性,随后指出新型消费对人民的消费产生了新的影响,尾句通过“可以说”得出结论,即新型消费是新时代的一场消费革命。故文段为分总,重点介绍新型消费是什么,对应B项。
A项“影响”对应结论前,非重点,排除;
C项“体系”、D项“视角”,文段均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创造性实践,每一个理论成分背后都有着鲜活的实践支撑,比如蕴含“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案例、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政治理念的现代治理案例、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案例等。通过讲述这些蕴含中国观点、体现中国立场、彰显中国智慧、弘扬中国价值的生动故事,让国际社会更加深切地感知和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和实践逻辑。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党的创新理论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
B.讲好中国故事有助于提高国际话语权
C.要积极利用案例传播党的创新理论
D.理论宣传应该综合运用国内外资源
文段开篇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每一个理论成分背后都有实践支撑,接着通过“比如”进行举例说明,尾句通过指代词“这些”总结前文,指出通过讲述这些案例可以让国际社会更加深切地感知和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和实践逻辑。故文段讨论的核心话题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点强调通过讲述案例来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即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对应C项。
A项:“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对应举例部分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B项:文段主题词为“党的创新理论”,而非“中国故事”,该项主题词错误,排除。
D项:文段讨论的核心话题为“党的创新理论”,“理论”范围扩大,且“国外资源”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9.“惹不起躲得起”是犰狳独一无二的生存智慧,遇到危险它除了会蜷起来变成球之外,还会使用“土遁术”逃跑。它一两分钟就能挖出一个刚好容下身体的洞钻进去,再用自己坚硬的“铠甲”堵住洞口,在这样一身“金钟罩铁布衫”面前,再强大的敌人也束手无策。然而,近年来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即使拥有这样奇特防御力的犰狳也沦为了濒危动物,数量迅速减少。犰狳虽嗅觉灵敏,却高度近视,仅凭听觉和记忆行走。比如它经常不知不觉走上公路,被疾驰的汽车撞飞,所以每年都会有一部分犰狳死在公路上。此外,人类还把它的外壳做成乐器或者吃它的肉。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亚马逊河流域的犰狳面临灭绝危险
B.犰狳的独门绝技难以助其逃脱厄运
C.生理缺陷和人类猎杀是犰狳濒危的原因
D.犰狳应被作为珍稀濒危动物而得到保护
文段首先引出“犰狳”这一话题,介绍其具有独一无二的生存智慧,再强大的敌人也对它束手无策,接下来通过转折词“然而”指出,近年来犰狳沦为了濒危动物,数量迅速减少,随后进行原因解释,一方面因其仅凭听觉和记忆行走容易被汽车撞飞,死在公路上,另一方面人类还会猎杀它们。故文段为分总分结构,重点强调犰狳沦为了濒危动物,数量迅速减少这一问题,故需要选择相应的对策,即要保护濒危动物犰狳,对应D项。
A项“面临灭绝危险”、B项“难以助其逃脱厄运”,均为问题表述,非重点,排除;
C项“犰狳濒危的原因”对应文段解释说明部分,非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0.起伏越多越大的地形,越不利于上方气流的稳定,因此,在山地丘陵和城镇的上空,哪怕雷暴云产生了滚轴云,也很容易因地形的扰乱而被迅速破坏。而在广袤、平坦的海洋上空,滚轴云却可以经久不散。同样广袤的内蒙古大草原,看起来也理应利于滚轴云的频繁生成。但是,与大海低空湿润的空气相比,草原低空的空气未必湿润,而暖湿气流是雷暴云生长的基础。如果低空湿度不够,雷暴云即使形成,也难以在低空中形成大量的云体。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滚轴云是雷暴云生长的前提
B.暖湿气流是滚轴云形成的基础
C.地形和湿度是雷暴云形成的关键
D.内陆中滚轴云比海洋更少的原因
文段开篇指出起伏大的地形不利于滚轴云稳定,山地丘陵和城镇上空的滚轴云易被破坏,接着指出海洋上空地形平坦,滚轴云可经久不散。紧接着引出内蒙古大草原,指出草原理应利于滚轴云的频繁生成,随后通过“但是”反驳前文观点,指出草原低空空气湿度不够,难以在低空中形成大量的云体。故文段并列从山地丘陵和城镇地形角度和草原低空的空气湿度两个方面说明内陆比海洋滚轴云少的原因,对应D项。
A项,文段强调雷暴云对滚轴云形成有影响,“滚轴云是雷暴云生长的前提”因果倒置,排除;
B项,“暖湿气流”仅对应湿度一个方面,表述片面,排除;
C项,文段中强调的是内陆与海洋滚轴云形成情况的对比,偏离重点,且文段重点强调“滚轴云”,“雷暴云”偷换概念,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1.从所给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元素组成相同,优先考虑位置规律。观察发现,图1经过左右翻转并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图2,图2经过左右翻转后得到图3,图3经过左右翻转并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图4,图4经过左右翻转后得到图5,故?处图形应为图5经过左右翻转并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只有C项符合规律。
故正确答案为C。
12.左图给定的是由相同正方体堆叠而成多面体的视图。该多面体可以由①、②和③三个多面体组合而成,以下哪项能填入问号处?
本题考查立体拼合。观察题干给出的多面体可知,该多面体由上至下可分为3层。观察发现,图①也有3层,可以直接拼合在多面体的左侧,如下图所示,但此时图②无论如何放置,都无法与其拼合成题干多面体。
所以只能旋转图①,使其为上下两层的形态。将图①按照下图方向旋转,此时可以将图①放在该多面体的右侧,如下图所示:
再将图②旋转后,放在该多面体的左侧,如下图所示:
综上,图③应选择一个上下两层都有3个小正方体的图形,只有A项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A。
13.所谓“鳄鱼法则”是指:假设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这时你用手试图掰开鳄鱼的嘴,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你越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甚至丧命。所以,假如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快速自救方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下列选项中的人物运用了鳄鱼法则用来解决问题的是()。
A.张三辗转反侧,入睡困难,便索性起床一个人练习投篮,没想到投了一会就困了
B.李巧决定这个月每天坚持跑步,然而今天整天下雨,他只得在家里原地跑
C.王玉考试时在最后一道选择题上耗时很久仍没有头绪,考试快结束时,只好在答题卡上涂了C
D.赵六在野外探险时不慎陷入沼泽,他试图自救并用力挣扎但却越陷越深,最后决定放弃自救转向大声呼救
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鳄鱼咬住脚,越挣扎,咬住越多”、“唯一的快速自救方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张三辗转反侧,入睡困难,符合“鳄鱼咬住脚”,并且“辗转反侧”也体现了“越挣扎,越睡不着”,直接不睡了,起床练习投篮,符合“唯一的快速自救方法就是先牺牲睡眠”,是在用鳄鱼法则解决问题,并且最后也成功困了,符合定义,当选;
B项:外面下雨影响了跑步,选择在家跑,只是遇到问题灵活变通,没有体现“越挣扎,咬住得越多”,不符合定义,排除;
C项:“考试时”在最后一道选择题上耗时很久仍没有头绪,符合“鳄鱼咬住脚,越挣扎,咬住越多”,但是一直纠结到“考试快结束”,实在没办法了才选答案,如果C项运用了鳄鱼法则用来解决问题,应该是在确定不会的时候,赶紧选一个答案,而不是“耗时很久”、“考试结束了没办法才选”,不符合定义,排除;
D项:陷入沼泽后试图自救并用力挣扎但却越陷越深,符合“鳄鱼咬住脚,越挣扎,咬住越多”,但题干关键词中强调唯一的“快速”自救方法就是牺牲一只脚,相比A项“索性”起床练习投篮,D项与C项同理,都是实在走投无路了,才换了个方法,没有A项更能体现“快速”自救,不符合定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4.红色研学:指以中国革命或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事迹和精神为主题,以相关纪念地、标志物等为载体组织开展的旅游活动。
下列属于红色研学的是()。
A.每到节假日都有很多学生来到渡江胜利纪念馆,了解新中国诞生的历史,学习革命先辈的英勇献身精神,观赏长江美景
B.某实验中学的近百名团员在老师带领下来到北大荒开发建设纪念馆,从讲解员的介绍中感受了北大荒建设的艰辛及辉煌成就
C.寒假期间,市文化中心推出“培根铸魂颂中华”活动,组织青少年吟诵爱国主义诗词作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D.清明节前夕,某大学组织学生党员到市郊革命烈士陵园开展义务宣讲活动,为外地游客讲述烈士事迹,受到游客的广泛赞誉
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以中国革命或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事迹和精神为主题”、“以相关纪念地、标志物等为载体”、“组织开展的旅游活动”。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每到节假日都有很多学生来到渡江胜利纪念馆,不明确是学生自发的行为还是组织开展的旅游活动,不符合“组织开展的旅游活动”,不符合定义,排除;
B项:团员们在老师带领下来到北大荒开发建设纪念馆,符合“以相关纪念地、标志物等为载体”、“组织开展的旅游活动”,团员们从讲解员的介绍中感受了北大荒建设的艰辛及辉煌成就,符合“以中国革命或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事迹和精神为主题”,符合定义,当选;
C项:青少年吟诵爱国主义诗词作品的活动场所为市文化中心,且该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不符合“以相关纪念地、标志物等为载体”、“组织开展的旅游活动”,不符合定义,排除;
D项:大学组织学生党员到市郊革命烈士陵园开展义务宣讲活动,为外地游客讲述烈士事迹,说明学生党员来到烈士陵园的目的不是旅游,不符合“组织开展的旅游活动”,不符合定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5.行政性社会工作是指在政府部门和群众团体中专门从事职工福利、困难人群救助、思想工作等类型的助人活动;专业性社会工作是由受过社会工作专业训练的人开展的助人活动。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行政性社会工作的是:
A.小曲是社工专业的研究生,专门从事与养老等社会福利相关的政策研究
B.某企业工会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在元旦期间为每位职工发放节日慰问品
C.企业家王某长期资助贫困山区的孩子,帮助很多贫困孩子实现了大学梦
D.老李退休后热心为小区内闹矛盾的家庭做思想工作,赢得邻里一致称赞
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行政性社会工作:“在政府部门和群众团体中”、“专门从事职工福利、困难人群救助、思想工作等类型的助人活动”;
专业性社会工作:“由受过社会工作专业训练的人开展的助人活动”。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该项中小曲为社工专业的研究生,且其从事相关研究,没有提及是否从事助人活动,不符合“专门从事职工福利、困难人群救助、思想工作等类型的助人活动”,不符合“行政性社会工作”定义,排除;
B项:该项中某企业工会为职工发放慰问品,其中工会属于群众团体,且该行为是一种职工福利,符合“在政府部门和群众团体中”、“专门从事职工福利、困难人群救助、思想工作等类型的助人活动”,符合“行政性社会工作”定义,当选;
C项:该项中企业家王某资助贫困孩子上学,但王某是企业家,不是在政府部门和群众团体中专门从事助人活动,不符合“在政府部门和群众团体中”、“专门从事职工福利、困难人群救助、思想工作等类型的助人活动”,不符合“行政性社会工作”定义,排除;
D项:该项中老李退休后热心为小区调解矛盾,说明老李已经退休,不是在政府部门和群众团体中专门从事助人活动,不符合“在政府部门和群众团体中”、“专门从事职工福利、困难人群救助、思想工作等类型的助人活动”,不符合“行政性社会工作”定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6.行政文书对于()相当于()对于汇编语言
A.行政机关;编程人员
B.行政管理;传送指令
C.商务文书;符号语言
D.监管函;计算机语言
逐一代入选项。
A项:行政文书是国家行政机关处理公务所形成的具有特定格式的文字材料,行政机关发布行政文书,二者构成主宾关系;汇编语言是任何一种用于电子计算机、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或其他可编程器件的低级语言,编程人员编写汇编语言,二者构成主宾关系,但词语前后顺序相反,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利用行政文书进行行政管理,二者为工具对应关系;利用汇编语言传送指令,二者为工具对应关系,但词语前后顺序相反,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行政文书是国家行政机关处理公务所形成的具有特定格式的文字材料,商务文书是指企业在经营运作、贸易往来、开拓发展等一系列商务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文书的总称,二者为并列关系;汇编语言又被称为符号语言,二者为全同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监管函是一种由监管部门向被监管对象发出的书面通知,旨在告知其存在的违规事实或风险状况,并要求其及时补救、改正或防范,监管函是一种行政文书,二者为种属关系;汇编语言是一种计算机语言,二者为种属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17.钟表:电子表:机械表
A.火车:动车:轿车
B.计算:笔算:心算
C.武器:火器:兵器
D.家常菜:鲁菜:粤菜
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电子表和机械表都是钟表的一种,后两词为并列关系,与第一词均为种属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动车是火车的一种,二者为种属关系,但火车和轿车都是交通工具,二者为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笔算和心算都是计算的一种,后两词为并列关系,与第一词均为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C项:武器别称兵器,二者为全同关系,火器也称作热武器或热兵器,与第一词和第三词均为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鲁菜和粤菜是根据菜系进行分类的,二者为并列关系,与家常菜均为交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8.草根:草:平民百姓
A.曙光:光:美好前景
B.鸿毛:雁:轻微的事物
C.骨肉:人:紧密相连
D.水分:水:不真实成分
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草根是草的组成部分,二者为组成关系;草根一般指平民百姓,二者为比喻象征关系,且草根是一种具体的东西。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曙光指破晓时的阳光,是光的一种,二者为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鸿毛指鸿雁的毛,是雁的组成部分,二者为组成关系;鸿毛比喻极轻,微不足道的事物,与轻微的事物构成比喻象征关系,且鸿毛是一种具体的东西,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C项:骨肉是人的组成部分,二者为组成关系;骨肉比喻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也比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但骨与肉是两种东西,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水分指物体内所含的水,是水的一种,二者为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9.线上阅读建立起四通八达的内容传播渠道,让我们获取信息的种类和数量更多了,但其并非唯一的阅读形式。
事实上,传统的纸质阅读仍是一种不可或缺、具有独特优势、更适合进行深度阅读的重要阅读形式。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观点?
A.纸质书在设计、排版等各方面,更能给读者带来许多独特、珍贵的阅读体验
B.在数字时代,培养主动阅读的习惯和能力,才能过上更充实、有效的阅读生活
C.对于文本篇幅长、内容丰富的经典作品,纸质书更容易使读者形成系统思维、专注能力
D.在我国成年读者中,大多数人选择的阅读形式有纸质阅读、网络阅读、新媒体音频听书阅读等
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传统的纸质阅读仍是一种不可或缺、具有独特优势、更适合进行深度阅读的重要阅读形式。
论据:无。
本题只有论点,没有论据,加强优先考虑补充论据。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选项指出纸质书在设计、排版等各方面更给读者独特、珍贵的阅读体验,说明纸质阅读在设计、排版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补充论据,可以加强,保留;
B项:选项指出培养主动阅读的习惯和能力非常重要,但这和论点中纸质阅读的优势和重要性无关,无法加强,排除;
C项:选项指出对于经典作品来说,纸质书更容易使读者形成系统思维、专注能力,说明对于经典作品来说,纸质阅读更适合“深度阅读”,补充论据,可以加强,保留;
D项:选项指出我国成年读者有多种阅读形式,但未说明纸质阅读是不是重要阅读形式,无法加强,排除;
对比A、C两项,论点说了3个优点,不可或缺和独特优势都比较笼统,但更适合深度阅读,这个“深度阅读”相对来讲,是比较具体的;
A项只是在强调纸质书在设计、排版等形式上的优势,过于表面,而C项的“形成系统思维、专注能力”是跟论点“深度阅读”更为贴切的,故C项优于A项;
另外,有学生会觉得A项是解释原因,C项是举例,按照理论解释原因大于举例,但其实A项也算是举例,A项的措辞:在······方面,更······,也是常见的举例表述,解释和举例有时候没有绝对的界限的,不同的理解角度加强方式也就不一样。换句话说,也就是两个选项都能加强时,咱们首先要比的,不是加强方式(因为这个角度有时不好界定),而是应该比谁说的跟论点核心更贴切,更是一回事儿。
故正确答案为C。
20.近日,有科学家撰文指出,即使保持现有的城市和农田面积,地球上至少还有种植1万亿棵或1.5万亿棵树的空间,面积可达900万平方公里,大致相当于美国的国土面积。而这些新树未来几十年里可以从大气中吸收近7500亿吨导致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这几乎等同于人类在过去25年排放的碳污染的总和。因此,该科学家认为,对抗全球变暖最根本的方法是,种植1万亿棵或1.5万亿棵树。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这位科学家观点的是:
A.还有其他可行方法可以应对气候变化,例如让人们从吃肉转向吃素
B.对燃烧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的依赖,才是导致全球变暖的根本原因
C.随着全球变暖尤其是热带地区变干燥,当前树木植被已在大片消失
D.只有年轻的树木才能从空气中清除更多碳污染,热带地区最具潜力
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对抗全球变暖最根本的方法是,种植1万亿棵或1.5万亿棵树。
论据:1万亿棵或1.5万亿棵新树未来几十年里可以从大气中吸收近7500亿吨导致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这几乎等同于人类在过去25年排放的碳污染的总和。
论点讨论的是“对抗全球变暖最根本的方法是种1万亿棵或1.5万亿棵树”,论据讨论的是“通过种1万亿棵或1.5万亿棵树吸收导致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论点论据都在讨论种树可以对抗全球变暖,论点论据话题一致,削弱优先考虑削弱论点。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该项说的是还有其他可行方法可以应对气候变化,题干论点讨论的是应对全球变暖最根本的方法是种树,话题不一致,无法削弱,排除;
B项:该项说的是导致全球变暖的根本原因是对燃烧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的依赖,说明要想对抗全球变暖根本方法应该是减少对燃烧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的依赖,可以说明种树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全球变暖,削弱论点,当选;
C项:该项说的是全球变暖尤其是热带地区变干燥导致当前树木植被已在大片消失,题干论点讨论的是应对全球变暖最根本的方法是种树,话题不一致,无法削弱,排除;
D项:该项说的是什么样的树木才能从空气中清除更多碳污染,题干论点讨论的是应对全球变暖最根本的方法是种树,无法削弱,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