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其中具有统领地位的是党的领导制度。”党的领导制度是一个系统完备、内涵丰富的制度体系,主要涵盖以下几项?
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
②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
③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
④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各项制度
⑤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制度
A.2项 B.3项 C.4项 D.5项
【答案】D【东汇达教育解析】本题考查政治常识。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中指出:“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要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
故主要涵盖①②③④⑤,共5项。
故正确答案为D。
2、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相继在华北、华中、华南地区创建了许多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抗击了大量侵华日军,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下列根据地创建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是:
A.晋察冀根据地
B.鄂豫皖根据地
C.湘鄂赣根据地
D.左右江根据地
【答案】A【东汇达教育解析】本题考查人文常识。
中国抗日战争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至1945年9月2日结束,共经历了14年。
A项正确,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于敌后开创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是华北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后,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南下,聂荣臻率一部分部队和军政人员留驻五台山,开展游击战争,创立了晋东北、察南、冀西三个游击区。11月7日成立了晋察冀军区,初步形成了以五台山为中心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B项错误,1930年3至6月,中共鄂豫皖边特委、红一军和鄂豫皖边区苏维埃政府的相继建立,标志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正式形成。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规模较大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
C项错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又称“湘鄂赣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湖北、江西三省边界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区域。1928年7月,彭德怀、滕代远和黄公略成功领导平江起义之后始建。
D项错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西创建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其以壮族人口为主体,还有汉、瑶、苗、毛南、仡佬等族。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较早创建的根据地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的面积规模较大、人口数量较多的一块根据地,在西南边疆树起了一面“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旗帜,对广西和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故正确答案为A。
3、我们身处万物联网的时代,“当你看着手机时,手机也在看着你”已经不是耸人听闻的_______言论。各种平台通过各种传感器收集着人的信息,针对声音、人脸、指纹、虹膜、视网膜、体形乃至键盘敲击、签字等的生物测定装置遍布在生活环境中,在带来安全和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和__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荒诞 危害
B.夸张 挑战
C.激进 担忧
D.消极 威胁
【答案】C【东汇达教育解析】第一空,搭配“言论”,根据“我们身处万物联网的时代”可知,“当你看着手机时,手机也在看着你”的情况在当前已经发生,并不是故意夸大或者捏造的、超过当前实际的比较冒进的情况,A项“荒诞”指虚妄而不可信,荒唐离奇,B项“夸张”指夸大,C项“激进”指偏激、急进,能够体现出超过当前实际,比较冒进之意,均符合文意,保留。D项“消极”指否定的、反面的、阻碍事物发展的,如填入此处表达“当你看着手机时,手机也在看着你”的情况是积极的,与后文所描述的现状及结尾处带来风险的语义对应不当,排除。
第二空,横线处所填词语与“风险”构成同义并列。“风险”指可能发生的危险,故横线处所填词语应表达遍布生活环境中的生物测定装置可能存在潜在危险。A项“危害”指使受到破坏,损害,文段强调可能发生的危险,而非已经造成损害,故“危害”语义程度过重,排除。B项“挑战”指需要应付、处理的局面或者难题,C项“担忧”指担心、忧虑,二者置于文段语义均可,但是C项“担忧”侧重强调人
面对未实际发生的情况的担心,而B项“挑战”则侧重面对更加确定的、已经存在的问题,填入横线处不及C项准确,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中国理论法学研究信息网《数据法治与未来交通——自动驾驶汽车数据治理刍议》
4、如果在抓法治建设上喊口号、练虚功、摆花架,只是__________,并不真抓实干,短时间内可能看不出什么大的危害,一旦问题到了__________的地步,后果就是灾难性的。
依次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花拳绣腿 刻不容缓
B.叶公好龙 积重难返
C.金玉其外 危如累卵
D.沽名钓誉 病入膏肓
【答案】B【东汇达教育解析】
第一空,根据“喊口号、练虚功、摆花架”“并不真抓实干”可知,横线处所填成语体现只徒做样子,并不真正去抓法治建设。A项“花拳绣腿”指只做些表面上好看实际上并无用处的工作,B项“叶公好龙”比喻自称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均符合文意,保留。C项“金玉其外”常与“败絮其中”连用,比喻外表好看,与文段语境不符,排除;D项“沽名钓誉”指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文段并未体现使用不正当的手段,与文意不符,排除。
第二空,根据“短时间内可能看不出什么大的危害”“后果就是灾难性的”可知,横线处所填成语表示任由问题长期积累发展下去后果很严重。B项“积重难返”指长期积累的问题不易解决,符合文意,当选。A项“刻不容缓”形容形势非常紧迫,片刻也不能拖延,文段并未体现紧迫之意,与文意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光明网《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5、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里有____________的阐释:中国乡村秩序是从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开始的。此后时空流转,纵使百转千回,讨生活也好、讨理想也罢,走出去的中国人,还是会被故土的浓烈情思所牵绊。从这个意义上说,过年回家,大概是三件事:一是省亲,_________思念之苦;二是乡愁,归于故土之亲;三是仪式,________精神传承。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恰如其分 消除 感悟
B.一针见血 慰藉 濡染
C.高屋建瓴 抚平 感服
D.鞭辟入里 解除 渲染
【答案】B【东汇达教育解析】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横线处搭配“思念之苦”,横线处要体现通过省亲,让思念之苦变淡,得到缓解之意,A项“消除”意为使不存在,填入文段体现出思念之苦没有了,符合文意,保留;B项“慰藉”指安慰,C项“抚平”指抚摸使心情平和,均符合文意,保留。D项“解除”与“思念之苦”搭配不恰当,常用于“解除武装、解除警报”、“解除禁令”,排除。
第三空,根据文意可知,横线处要表达出通过“仪式”感受精神的传承,受到仪式的影响,B项“濡染”指受熏陶,能够体现出受到仪式影响,符合文意,保留。A项“感悟”指人们对特定事物或经历所产生的感想与体会,是内心的一种想法,而文段不仅仅是想法,还要表达出受到影响了,因此A项与文意不符,排除;C项“感服”意为使人感动而佩服,与文意不符,排除。
第一空,代入验证,横线处搭配“阐释”,B项“一针见血”指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置于文段表达费孝通先生对乡土中国阐述的精准性,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B。
6、粤菜中有一个说法,叫“嫩而不生,仅熟即可”,这要求厨师对每一种食材的品性__________,炒制的过程要眼疾手快,___________,绝不能拖泥带水,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___________食材的鲜味。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组是:
A.如数家珍 一马当先 捕获
B.了如指掌 一气呵成 挽留
C.心领神会 一鼓作气 发挥
D.心中有数 一以贯之 保存
【答案】B【东汇达教育解析】第一空,横线处形容厨师对食材品性的了解程度,A项“如数家珍”指好像在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比喻对所讲的事情非常熟悉,B项“了如指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D项“心中有数”指对于事情比较了解,处理起来已有把握,均符合文意,保留。C项“心领神会”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无法形容厨师对食材品性的了解程度,排除。
第二空,根据“炒制的过程要眼疾手快”“绝不能拖泥带水”可知,横线处应体现迅速做完,不间断之意,B项“一气呵成”比喻整个工作迅速完成,毫无间断,符合文意,保留。A项“一马当先”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D项“一以贯之”指一种思想或理论贯通始终,均与文意不符,排除。
第三空,代入验证,B项“挽留”指使留下,符合文意,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饮和食德余味长》
7、在信息化时代和学习化社会进程里,学习权客观上要求国家能真正提供满足个体差异性发展的平等教育机会。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自由是一种没有限度的自由,当教育自由超越了教育目的的要求以及社会允许的范围时,就需要国家公权力予以保障。结合我国实际,除了对学习权进行立法保障外,最为主要的也最为可行的办法就是调整现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公民学习权利的法律法规保障细则,从共同利益视角保障学习权,为终身学习社会下的公民学习权利法律保障提出治理思路。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学习权利的法律保障
B.国家公权力的重要性
C.学习权的产生及权利性质
D.学习权利需要公权力的保障
【答案】D【东汇达教育解析】文段开篇介绍了学习权在客观上的要求,转折词“但”后说明当教育自由超越了教育目的的要求以及社会允许的范围时,通过“需要”提出对策,即用国家公权力来保障,接着通过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论述,具体论述了学习权需要通过公权力来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保障,故文段重点在转折之后,围绕“学习权”与“公权力”的话题展开,强调学习权需要公权力的保障,对应D项。
A项,“学习权利的法律保障”对应尾句解释说明部分,非重点,且缺少“公权力”的话题,排除;
B项,缺少“学习权”的话题,排除;
C项,文段并未介绍学习权是如何产生的,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从受教育权到学习权:终身学习社会的权利转型》
8、①他们的研究和尝试有望引领化学走入自动化时代,加速药物研发进程,使药品的生产更加安全可靠。
②有科学家向这一任务发起了挑战,不少科学家都在想方设法让化学合成变得更自动化。
③目前还没有可涵盖所有合成有机化学的数字自动化标准和通用的化学操作编程语言。
④自动化在化学领域并非新鲜事,但这些自动化合成仅囿于单一类型的化学反应或流程。
⑤化学家的工作长期以来都通过人工方式完成,是一个非常手工的、由人力驱动的过程。
⑥比如,克罗宁团队利用研制出的“化学计算机”,自动制备出3种高品质药用化合物。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⑤②④⑥①
B.⑤④③②⑥①
C.①⑤③④②⑥
D.⑤③④②①⑥
【答案】B【东汇达教育解析】对比选项,确定首句。①句出现指代词“他们”,指代不明,不适合作首句,排除C项。③句指出化学自动化当前存在的问题,⑤句指出化学家的工作长期以来都通过人工方式完成,均适合作首句,保留A、B、D三项。
继续观察发现,②句出现指代词“这一任务”,并指出科学家向其发起挑战,可知前文应论述某一任务当前无法完成,③句指出化学自动化当前存在的问题,④句指出自动化合成仅囿于单一类型的化学反应或流程,均可放在②句之前进行捆绑,⑤句论述化学家的工作是人工方式完成的,并未体现某一任务当前无法完成需要挑战,故⑤②两句无法构成捆绑,排除A项。
对比B、D两项,①句和⑥句顺序不同,①句以指代词“他们”开头,指出他们的研究和尝试有望引领化学进入自动化时代,即论述研究的意义,⑥句指出克罗宁团队利用研制出的“化学计算机”,根据逻辑顺序可知,应先介绍研究,再论述研究的意义,故⑥句应在①句之前,排除D项,对应B项。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科技日报《摆脱瓶瓶罐罐?古老化学走进自动化时代》
9、人们对隐私泄露的担忧正在发生变化。相对于前网络时代人们担心自己的私事被不正当披露,现在的担忧更多来自网络用户数据大规模泄露或过度收集事件、大数据交易、地图应用软件对个人位置的精准定位。一方面个人对于某信息的掌控能力不断弱化,由此引发了对于隐私乃至个人自由的担忧;另一方面很难证明某些干预或处理个人信息的行为确实对个人造成了实质性损害,以至于很少有人在浏览网页时会注意服务商的隐私条款。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讨论的是:
A.网络时代隐私泄露风险增加的原因
B.个人信息泄露的管理责任与技术漏洞
C.隐私权保护在网络时代需应对的问题
D.提升个人信息掌控能力的基本路径
【答案】C【东汇达教育解析】文段开篇指出人们对隐私泄露的担忧正在发生变化,进而指出现在网络时代的担忧来自于数据大规模泄露或过度收集等,然后通过两方面解释原因,一是个人对某类信息的掌控能力正在减弱,二是侵害个人隐私的行为很难定性。因此,文段接下来应围绕网络时代如何避免个人隐私受到侵害进行论述,对应C项。
A项,“风险增加的原因”文段已论述过,后文不会再论述,排除;
B项,“管理责任与技术漏洞”无中生有,无法和文段内容衔接,排除;
D项,“提升个人信息掌控能力”仅对应原因解释的一方面内容,表述片面,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北大法律评论《个人信息权的建构和立体式法律保障——由隐私权保护的范式困境展开》
10、①流亡到江南的侨姓士族,也不可避免面临私家藏书的散失
②永嘉之乱导致的文献典籍流失非常严重
③西晋荀勖《中经新簿》著录秘阁藏书有29945卷,东晋之初“渐更鸠聚”,仅存3014卷,这是朝廷藏书流失的情况
④如藏书丰富的张嶷、傅颖根两家,永嘉之乱中“避难南行”,最初携带不少书籍,由于逃难不便,只好“料简世所稀有者,各各保录”。这种情况在当时南渡士族中是很普遍的
⑤因此,东晋初期实际的文献状况,不像朝廷藏书的亡散那么严重
⑥至于江南旧族的藏书,受到战乱影响相对较小,如钱塘范氏“家世好学,有书七千余卷,远近来读者恒有百余人”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序,语序正确的是:
A.②④①③⑥⑤
B.②③①④⑥⑤
C.③②①④⑥⑤
D.①④②③⑥⑤
【答案】B【东汇达教育解析】对比选项,确定首句。首句分别是①句、②句和③句,①句中的“也”,为并列的后半部分,不适合作首句,排除D项。②句论述永嘉之乱导致文献典籍流失严重,③句具体论述了朝廷藏书流失的情况,按照“观点+解释说明”的逻辑顺序,应先论述文献典籍流失严重,再具体解释说明朝廷藏书流失的情况,故③句应在②句之后,排除C项。
观察题干,④句出现“如”进行举例说明,指出南渡士族家庭书籍的流失现象,结合选项,④句前分别为①句和②句,①句指出流亡到江南的侨姓士族面临私家藏书流失的情况,④句属于对①句的举例说明,衔接恰当,B项当选。②句论述永嘉之乱导致文献典籍流失严重,未提及南渡士族私家藏书流失的情况,与④句的衔接不如①句密切,排除A项。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中国知网《东晋士人的风土阅读与故国认知》
11、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③④,②⑤⑥
B.①⑤⑥,②③④
C.①②⑥,③④⑤
D.①④⑥, ②③⑤
【答案】B【东汇达教育解析】本题为分组分类题目。元素组成相同,但无明显位置规律和属性规律,优先考虑数量规律。观察发现,题干图形均由黑球和白球构成,且有部分白球被分隔开,考虑数部分数。题干图形黑球均是由一部分构成,白球均是由两部分构成,无法分组。继续观察白球每部分含有的小球个数,发现图①⑤⑥中每个白色部分均含有5个小球,图②③④中两个白色部分含有的小球数分别是3和7。即图①⑤⑥为一组,图②③④为一组。
故正确答案为B。
12、下列选项中,符合所给图形的变化规律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D【东汇达教育解析】元素组成相同,优先考虑位置规律。黑点先在外圈按照逆时针方向,每次移动4格,到图四走完外圈所有位置之后图五进入内圈,继续逆时针移动4格,到?处应该在图形第三行第三列的位置(移动轨迹如下图红线所示);先在外圈按照逆时针方向,每次移动3格,到图五经历完外圈之后,图六进入内圈继续逆时针移动3格,到?处应该在图形第二行第三列的位置(移动轨迹如下图蓝线所示);×在外圈按照逆时针方向,每次移动2格,到?处应该在图形第五行第三列的位置(移动轨迹如下图黄线所示),只有D项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D。
13、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A.遏其生气:以求重价
B.求之其本:经旬必得
C.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D.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答案】A【东汇达教育解析】
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指小鸟那嘤嘤的叫声,是为了寻求知音,二者为方式目的的对应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遏其生气,以求重价”指阻抑它(梅花)的生机,这样做是为了谋求高价,二者为方式目的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B项:“求之其本,经旬必得”指做事情如果从根本做起,经过一段时间必定能够收效,二者为条件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道不拾遗,夜不闭户”指东西丢在路上没有人拾走,夜里睡觉都不需要关门防盗,二者为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指先避开敌人初来时的气势,等敌人疲惫时再狠狠打击,二者为时间先后顺序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4、购物:货币:购物车
A.攀登:山峰:手杖
B.垂钓:鱼竿:鱼钩
C.写作:文字:电脑
D.旅游:景点:导游
【答案】C【东汇达教育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货币”是“购物”的工具,且通常来说没有“货币”就无法“购物”,二者为必要工具的对应关系;“购物车”是“购物”的工具,但没有“购物车”也能“购物”,二者为非必要工具的对应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山峰”是“攀登”的对象而非工具,二者不是必要工具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鱼竿”和“鱼钩”都是“垂钓”的工具,且都是“垂钓”的必要工具,二者分别与“垂钓”构成必要工具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文字”是人类用符号记录表达信息以传之久远的方式和工具。“文字”是“写作”的工具,且没有“文字”就无法“写作”,二者为必要工具的对应关系;“电脑”是“写作”的工具,但没有“电脑”也能“写作”,二者为非必要工具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D项:“景点”是“旅游”的对象而非工具,二者不是必要工具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5、学习重组性迁移是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学习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学习重组性迁移的是:
A.小张认为某现象符合马太效应,所以用其来分析
B.小李套用从书本上学到的数学公式解答数学应用题
C.源于西方的新发展观可直接解释东南亚国家的一些发展问题
D.将工程学的某个理论适当修改,用来解释教育领域的相关问题
【答案】D【东汇达教育解析】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学习重组性迁移:“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应用于新情境”;
学习同化性迁移:“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小张只是利用马太效应来分析符合该效应的现象,没有涉及重组、调整原有的马太效应理论,不符合“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不符合“学习重组性迁移”的定义,排除;
B项:小李直接将理论知识即数学公式应用于解题中,没有涉及重组、调整原有的数学公式,不符合“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不符合“学习重组性迁移”的定义,排除;
C项:用源于西方的新发展观直接解释东南亚国家的一些发展问题,没有涉及重组、调整原有的源于西方的新发展观,不符合“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不符合“学习重组性迁移”的定义,排除;
D项:将工程学的某个理论适当修改,说明对原有的工程学理论进行了调整,符合“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用来解释教育领域的相关问题,说明应用到了新情境,符合“应用于新情境”,符合“学习重组性迁移”的定义,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16、多元共治:指针对社会运行中的复杂问题,由政府、社会组织、公民等主体共同参与,多方合作的社会治理模式。
下列属于多元共治的是:
A.针对辖区内河道持续多年的污染问题,某县水利、环保等部门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决心打赢河道污染治理的攻坚战
B.针对居民停车位、充电桩严重不足的问题,某街道统筹规划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区域,优化地下非机动车库安全设施,消除电动自行车“上楼入户”的隐患
C.某区政府在老旧小区改造、公共服务等社区工作中,鼓励业委会、志愿者充分发挥各自作用,遇到问题加强沟通,满足居民的合理诉求
D.某村两面临山,农林交错,靠近交通要道,火灾防治压力巨大。村民自发组织巡查队,检测上报森林火情,有效遏制了火灾多发的势头
【答案】C【东汇达教育解析】
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政府、社会组织、公民等主体共同参与”、“多方合作的社会治理模式”。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某县水利、环保等部门联合治理河道污染,不涉及社会组织和公民等主体,不符合“政府、社会组织、公民等主体共同参与”,不符合定义,排除;
B项:某街道统筹规划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区域,优化地下非机动车库安全设施,不涉及社会组织和公民等主体,不符合“政府、社会组织、公民等主体共同参与”、“多方合作的社会治理模式”,不符合定义,排除;
C项:某区政府在社区工作中,鼓励业委会、志愿者充分发挥各自作用,符合“政府、社会组织、公民等主体共同参与”、“多方合作的社会治理模式”,符合定义,当选;
D项:村民自发组织巡查队,检测上报森林火情,不涉及政府等主体,不符合“政府、社会组织、公民等主体共同参与”、“多方合作的社会治理模式”,不符合定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7、形象史学是指把形与象作为主要材料,用以研究历史的一门学问。具体来说,是指把传世的包括出土(水)的具有研究价值的石刻、陶塑、壁画、雕砖、铜玉、织绣、漆器、木器、绘画等历史实物、文本图像以及文化史迹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结合传统文献来综合考察历史的一种新的史学研究模式。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形象史学研究范畴的是:
A.结合《晋书》等史书,通过对吉林集安长川1号墓礼佛图主佛形象及莲花纹的考察,研究三燕文化对高句丽佛教产生的影响
B.通过对现存的汉画像石(汉代人雕刻在墓室、祠堂四壁的装饰石刻壁画)的实地考察,分析汉画像石的雕刻风格和雕刻技法
C.根据史诗《伊利亚特》的记载,找到特洛伊城的遗址,并在其中发掘出王冠、银瓶、短剑等大量器物
D.通过对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齐白石、傅抱石等人具有代表性的国画作品进行研究,分析当时国画中所蕴含的思想意境
【答案】A【东汇达教育解析】
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把传世的包括出土(水)的具有研究价值的石刻、陶塑、壁画、雕砖、铜玉、织绣、漆器、木器、绘画等历史实物、文本图像以及文化史迹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传统文献”、“综合考察历史”。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结合《晋书》等史书,符合“结合传统文献”,对吉林集安长川1号墓礼佛图主佛形象及莲花纹的考察,符合“把传世的包括出土(水)的具有研究价值的石刻、陶塑、壁画、雕砖、铜玉、织绣、漆器、木器、绘画等历史实物、文本图像以及文化史迹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三燕文化对高句丽佛教产生的影响,符合“综合考察历史”,符合定义,当选;
B项:只有对现存的汉画像石的实地考察,没有结合文献资料,不符合“结合传统文献”,分析汉画像石的雕刻风格和雕刻技法,不符合“综合考察历史”,不符合定义,排除;
C项:根据史诗《伊利亚特》的记载,找到特洛伊城的遗址,目的是发掘出王冠、银瓶、短剑等大量器物,而不是结合出土的器物考察历史,不符合“把传世的包括出土(水)的具有研究价值的石刻、陶塑、壁画、雕砖、铜玉、织绣、漆器、木器、绘画等历史实物、文本图像以及文化史迹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考察历史”,不符合定义,排除;
D项:只是对齐白石、傅抱石等人的国画作品进行研究,没有结合文献资料,不符合“结合传统文献”,分析当时国画中所蕴含的思想意境,不符合“综合考察历史”,不符合定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8、研究发现,养猫和精神疾病风险上升有关。养猫的人患精神疾病的风险比没接触猫的高2.35倍,这是由于养猫的人群感染了弓形虫,这是一种以猫科动物为最终宿主的寄生虫,当它通过猫的排泄物感染其他中间宿主(比如人)后会传入后者的中枢神经,影响相关行为。因此,养猫会增加患精神疾病的风险。
以下哪个选项最能削弱上述观点?
A.戴手套清理猫砂并及时洗手可减少感染弓形虫的可能性
B.患精神疾病的养猫人,家族普遍具有精神病史
C.精神疾病患者弓形虫感染的血清阳性较低
D.不养猫的人也可能通过直接接触等方式感染弓形虫
【答案】B【东汇达教育解析】
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养猫会增加患精神疾病的风险。
论据:养猫的人患精神疾病的风险比没接触猫的高2.35倍,这是由于养猫的人群感染了弓形虫,这是一种以猫科动物为最终宿主的寄生虫,当它通过猫的排泄物感染其他中间宿主(比如人)后会传入后者的中枢神经,影响相关行为。
本题论点和论据都在讨论“养猫”与“患精神疾病的风险”的关系,二者话题一致,且论点中存在因果关系,削弱可以考虑削弱论点、因果倒置和他因削弱。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指出如何清理猫砂会减少感染弓形虫的可能性,说明养猫确实存在感染弓形虫的风险,补充论据,可以加强,无法削弱,排除;
B项:指出精神疾病患者除了养猫,本身还有家族精神病史,给出了同时可能增加患精神疾病的风险的其他原因,他因削弱,可以削弱,当选;
C项:指出精神疾病患者弓形虫感染的血清阳性较低,而血清阳性说明体内有对应疾病抗体的存在,说明精神疾病患者存在弓形虫感染的可能性,但不明确养猫是否会增加患精神疾病的风险,为不明确项,无法削弱,排除;
D项:指出不养猫的人也可能感染弓形虫,但论点讨论的是养猫是否会增加患精神疾病的风险,话题不一致,为无关项,无法削弱,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9、“志当存高远”,远大的理想目标不仅能够帮助人生走向巅峰,还能让人更长寿,近日,一项新研究发现生活目标越高的人,死亡风险越低。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A.拥有充足的物质财富,才能享受好的医疗条件
B.有研究表明,富人体内DHEA-S激素水平高于中低收入人群,这种激素有助于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C.有些人的远大理想根本不切实际,很容易引起失败,导致心情沮丧,郁郁寡欢
D.合理的目标规划更容易实现,可以使人更加自信
【答案】C【东汇达教育解析】
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远大的理想目标不仅能够帮助人生走向巅峰,还能让人更长寿。
论据:生活目标越高的人,死亡风险越低。
论据讨论的是生活目标越高的人,死亡风险越低,论点说的是远大的理想目标不仅能够帮助人生走向巅峰,还能让人更长寿,论据和论点都是在讨论远大的理想目标和寿命的关系,二者话题一致,削弱优先考虑削弱论点,即远大的理想目标不会让人更长寿。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论点讨论的是远大的理想目标和长寿之间的关系,该项讨论的是物质财富和医疗条件之间的关系,话题不一致,无法削弱,排除;
B项:论点讨论的是远大的理想目标和长寿之间的关系,该项说的是富人体内DHEA-S激素水平高可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并未提及富人是否有远大的理想目标,话题不一致,无法削弱,排除;
C项:该项说的是有些人的远大理想根本不切实际,很容易引起失败,导致心情沮丧,郁郁寡欢,说明远大理想失败可能会影响心理健康,而郁郁寡欢不利于人的长寿,举反例削弱论点,可以削弱,当选;
D项:论点讨论的是远大的理想目标和长寿之间的关系,该项说的是合理的目标容易实现,会让人自信,但自信和死亡风险没有直接关系,话题不一致,无法削弱,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0、一遇强降雨,横断山脉山区就会多发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因此每逢阴雨连绵,横断山脉地区的道路抢险部门都严阵以待。
上述结论成立所需要的假设是( )。
A.我国黄土高原地区也是滑坡和泥石流的多发区域
B.滑坡和泥石流很容易导致道路损毁和堵塞
C.横断山脉地区一年中都有滑坡和泥石流发生
D.横断山脉地区在夏季总是阴雨连绵
【答案】B【东汇达教育解析】
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每逢阴雨连绵,横断山脉地区的道路抢险部门都严阵以待。
论据:一遇强降雨,横断山脉山区就会多发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本题论点讨论的是雨天横断山脉地区道路抢修部门都严阵以待,论据讨论的是雨天横断山脉山区多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论点论据话题不一致,且提问方式为“假设”,优先考虑搭桥,即建立“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道路抢险”的联系。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该项指出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的多发区域地点,而论点讨论的是雨天横断山脉地区道路抢修部门都严阵以待,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
B项:该项指出滑坡和泥石流很容易导致道路损毁和堵塞,即“滑坡和泥石流”会导致“道路隐患”,从而需要“道路抢险部门严阵以待”以便道路抢险,属于搭桥项,可以加强,当选;
C项:该项指出横断山脉地区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频率,而论点讨论的是雨天横断山脉地区道路抢修部门都严阵以待,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
D项:该项指出横断山脉地区在夏季总是阴雨连绵,而论点讨论的是雨天横断山脉地区道路抢修部门都严阵以待,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