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消防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
A.油锅着火,不能泼水灭火
B.身上起火迅速寻找水源
C.煤气罐着火要用浸湿的被褥灭火
D.逃生千万不要使用普通电梯
【答案】B。
【东汇达教育解析】
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A项正确,油锅着火时不能泼水灭火,常温常压下,水的沸点只有,水遇到高温的油迅速汽化,剧烈的气化过程会把油也带入到空气中,形成油水汽混合物,与氧气充分接触,形成爆燃,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炸锅”。因此油锅着火应关闭炉灶燃气阀门,直接盖上锅盖或用湿抹布覆盖,还可向锅内放入切好的蔬菜冷却灭火。
B项错误,身上起火时不要乱跑,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压灭火苗。
C项正确,煤气罐着火时要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捂盖灭火,并迅速关掉阀门。
D项正确,逃生时千万不要使用普通电梯,因为普通电梯(除消防电梯)的供电系统会在火灾时随时断电或因热的作用电梯变形而使人被困,同时由于电梯内电梯井犹如贯通的烟囱般直通各楼层,电梯也没有防烟功效,毒的烟雾会直接威胁被困人员的生命。在消防人员灭火时,水容易流到电梯内,还可能会有触电的危险。因此发生火灾时,应从消防疏散楼梯撤离。按照火灾逃生路线图或疏散指示标志逃生。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2.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历史人物称号、代表作品的对应,错误的是( )。
A.李龟年——乐圣——《神弦曲》
B.关汉卿——曲圣——《拜月亭》
C.朱载堉——律圣——《乐律全书》
D.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
【答案】A。
【东汇达教育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常识。
A项错误,李龟年,唐时乐工,善歌、吹筚篥、奏羯鼓,也长于作曲。他和李彭年、李鹤年兄弟创作了《渭川曲》,因而特别受到唐玄宗的赏识,有“乐圣”的称号。而《神弦曲》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
B项正确,关汉卿,元杂剧奠基人,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品有《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等,被誉为“曲圣”。
C项正确,朱载堉,明代著名的律学家、历算家,代表作品有《乐律全书》《律吕正论》等,有“律圣”之称。他的成就震撼世界,中外学者尊崇他为“东方文艺复兴式的圣人”。
D项正确,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代表作品为《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张仲景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3.在中国历史上,苏轼这样的全才是少见的,甚至可以说是 ____________ 的。在书法上,他能够挥洒自如、随心所欲,有如行云流水;在绘画上,他借着以书变画的气势,同样能够挥洒自如、 ____________ 。苏轼的书法和他的绘画、他的诗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无不体现着他的人格及心境。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绝无仅有 游刃有余
B.凤毛麟角 信手拈来
C.独一无二 栩栩如生
D.屈指可数 得心应手
【答案】A。
【东汇达教育解析】
第一空,“甚至”表示递进,横线处所填成语应比“少见”程度更深,指数量极少。A项“绝无仅有”意思是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C项“独一无二”指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均符合文意,保留。B项“凤毛麟角”比喻人或物稀有珍贵;D项“屈指可数”形容数量少,与前文“少见”程度一致,均不能构成递进,排除。
第二空,与“挥洒自如”意思相近,形容绘画洒脱、不拘束,能够“随心所欲”。A项“游刃有余”比喻技术熟练,经验丰富,解决问题丝毫不费力,可以形容绘画洒脱的状态,符合文意,当选。C项“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文段没有强调其“像活的一样”,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中国绘画史上的名家与流派》
4.垃圾处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源头管控、分类、储存、处置等一系列工作,处理链条很长。相较于末端的分类,源头减量才是____________ 所在。从源头做减法,不但可以从源头减少垃圾,更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后续分类的压力,有效缩减后续环节的任务量和时间,是一种科学有效、____________ 的治理举措。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基础 事半功倍
B.核心 必不可少
C.关键 一劳永逸
D.重心 双管齐下
【答案】A。
【东汇达教育解析】
从第二空入手,根据前文所述,“源头做减法”不但可以从源头减少垃圾,还能缓解后续分类压力,是一举多得、科学有效的措施。A项“事半功倍”意思是只用一半的力气,而收到加倍的功效,形容用力小而收效大,符合文意,保留。B项“必不可少”指绝对需要的,文段没有体现出“绝对需要”之意,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一劳永逸”意思是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文段没有体现出“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之意,不符合文意,排除;D项“双管齐下”比喻做一件事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或两种方法同时使用,文段只介绍了从“源头做减法”这一种方法,并非两种方法同时使用,不符合文意,排除。锁定A项。
第一空,代入验证,A项“基础”指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在文中可指“源头减量”是垃圾处理的起点,符合文意,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垃圾要分类,源头要减量》
5.“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中国人民,始终革故鼎新、自强不息。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莫不 ____________着劳动者的聪明才智,_________着劳动者的辛勤汗水,____________着劳动者的牺牲奉献。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凝聚 渗透 包含
B.凝固 渗透 蕴含
C.凝固 浸透 包含
D.凝聚 浸透 蕴含
【答案】D。
【东汇达教育解析】
第一空,搭配“聪明才智”。A、D两项“凝聚”指聚集、积聚,可搭配“凝聚汗水”“凝聚心血”等,与“聪明才智”搭配得当,符合语境,保留。B、C两项“凝固”指液体凝结成固体,与“聪明才智”搭配不当,排除。
第二空,D项“浸透”比喻包含、饱含,如作品中“浸透”着爱国主义情怀,在文中可指我们所拥有的一切中都包含着劳动者的辛勤汗水,符合文意,保留。A项“渗透”指沁出,文段强调包含,而非渗出,排除。锁定D项。
第三空,代入验证,“蕴含”指包含,符合文意,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新时代属于不懈奋斗的劳动者》
6.作为一种技术应用,人脸识别的发展势头已不可阻挡。而审视舆论场中的种种疑虑,聚焦的其实无非两方面内容:其一,运用“刷脸”技术的视频采集设备越来越普及,会不会对人们的隐私权带来威胁?其二,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会不会带来新的歧视与不公,并对人类既有的道德秩序形成挑战?这样的担忧,基于太多现实的信息泄露案件,不断放大着人们对人脸识别的恐惧。事实上,技术是中立的。对于技术应用中凸显的问题,可通过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制度、打好“补丁”来解决,而不是对技术本身持否定和拒绝的姿态,“倒洗澡水把孩子也倒掉”。
通过这段文字,作者意在:
A.分析人们对“人脸识别”技术存在哪些疑虑
B.警示人们提防“人脸识别”可能带来的问题
C.论述对“人脸识别”应保持理性客观的姿态
D.倡议政府尽快出台“人脸识别”应用的政策
【答案】C。
【东汇达教育解析】
文段先指出人脸识别技术发展已势不可挡。随后分析了舆论场中对人脸识别技术的种种疑虑,并指出这些疑虑不断放大着人们的恐惧。通过“事实上”引导转折,引出作者观点,指出不能对技术本身持否定或拒绝的姿态。故作者重在论述对人脸识别应持怎样的姿态,C项符合文意,当选。
A项,对应转折前内容,非重点,排除;
B项,文段重点并非“警示”,排除;
D项,文段并未提到倡议政府出台相关应用政策,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对人脸识别没必要“谈虎色变”》
7.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通常也被称为产业数字化,即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行业的业务进行升级,进而提升生产数量和效率。从生产流程角度看,数字技术可以通过对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将程序性业务交给计算机处理,从而降低了操作失误率。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催生新产业,即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市场化应用,将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转化为生产要素,推动数字产业形成和发展。
以下说法符合文意的是:
A.产业数字化以数字化信息为生产要素
B.数字技术赋能可提升传统产业生产效率
C.数字技术催生新产业称为产业数字化
D.数字产业的操作失误率明显低于传统产业
【答案】B。
【东汇达教育解析】
A项,原文表述为“数字技术催生新产业,即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市场化应用,将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转化为生产要素”,并非“产业数字化”的特点,排除;
B项,原文表述为“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通常也被称为产业数字化,即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行业的业务进行升级,进而提升生产数量和效率”,符合文意,当选;
C项,原文表述为“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通常也被称为产业数字化”,而非“数字技术催生新产业”,排除;
D项,原文提到“降低了操作失误率”,属于“产业数字化”的特点,而非“数字产业”的特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起到推动作用》
8.在非遗传播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信息本身的真实性和逻辑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此,一方面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共建、共享的特点,积极扩大非遗传播影响力,让更多民众了解非遗、接触非遗;另一方面要加快非遗与现代生活的对接,消除公众对非遗的陌生感。2018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中,恭王府博物馆推出传统服饰品牌活动,巧妙地将现代时尚产业与传统服饰文化相结合,上演11场精彩绝伦的非遗服饰秀,并在23家直播平台进行直播,给现场观众和广大网友带来视觉盛宴。
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A.通过实现非遗市场化来推进非遗传承
B.借助网络化不断扩大非遗传播的范围
C.要积极探索非遗创新性发展的新路径
D.从多方维度上拉近非遗与公众的距离
【答案】D。
【东汇达教育解析】
文段首句空缺,空缺前指出非遗传播除了要注意信息本身的真实性和逻辑性,还要注意其他。随后进一步阐述,指出需要利用互联网扩大非遗影响力,另一方面要与现代生活对接,消除公众对非遗的陌生感。随后举例说明,例子阐述了恭王府博物馆活动,通过将传统服饰文化与现代时尚产业对接,赢得了观众和网友的好评。通过例子强调了非遗与“现代生活对接”的重要性。故后文强调了非遗应与现代生活对接,消除民众的陌生感,拉近民众与非遗之间的距离。D项可对应后文表述,当选。
A项,例子并没有体现出“非遗市场化”,排除;B项,后文强调了“加快非遗与现代生活的对接”,而非仅仅是扩大传播范围,排除;C项,没有明确指出如何进行“创新性发展”,相比D选项表述不明确,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非遗文化如何传之有道》
9.①世界各国对中国典籍的翻译和研究,使得中国的古代思想和知识呈现出一个前所未有的形态
②自此,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开始以一种世界性学问的面貌在全球范围内展开
③实际上,中国古代文化很早就传入东亚各国,晚明后更进一步传播到西方
④这种中国以外的中国研究形态又反映着中国研究自身的变迁
⑤中国学术和思想的空间拓展了
⑥长期以来,中国学术界习惯于把中国文化视作祖先馈赠的“家学遗产”,基本是在中国疆域范围内展开中国古代文化研究
对上述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⑥③④⑤
B.①⑤⑥④③②
C.⑥④③②①⑤
D.⑥③①⑤②④
【答案】D。
【东汇达教育解析】
分析首句,①句指出中国的古代思想和知识呈现出一个前所未有的形态,⑥句介绍长期以来中国学术界习惯于在中国疆域范围内开展中国古代文化研究,通过比较,⑥句介绍“长期以来”的情况,①句侧重体现发生的变化,故⑥句应排在①句前,排除A、B两项。
③句以“实际上”为开头,指出中国古代文化在国外早有传播,分析前一句,⑥句指出中国古代文化研究局限于中国疆域内,二者构成转折关系。④句介绍中国以外的中国古代文化研究存在的意义,与③句话题不一致,无转折关系,排除C项。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西学东渐之外 还有中学西传》
10.①清冷中飘来的暗香吸引着人们踏雪寻梅,寻找那一份属于内心的纯净和来自精神世界的滋养
②天地和白雪已是一幅天然的黑白水墨画
③更为这纯白的天地增添了色彩与生机,画面美不胜收
④皑皑白雪中点缀着些许红色的梅花,映衬出它的热烈与芬芳
⑤隆冬时节,百花丛中,唯有梅花凌寒独放,傲雪凌霜
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对上述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A.⑤②④③⑥①
B.⑤④⑥①②③
C.⑥⑤①④②③
D.⑥④②⑤③①
【答案】A。
【东汇达教育解析】
分析首句,⑤句从时间“隆冬时节”、地点“百花丛中”,引出“梅花”,⑥句通过引用诗句,描写了梅花在雪中绽放的画面,诗句着重写梅花的香气,无法判断哪个为首句。
①句描写梅花的香气,⑥句通过引用诗句着重描写了梅花的香气,而其他句子均没有描写梅花香气。故①⑥句为同一话题,进行捆绑,排除C、D两项。
比较A、B两项,③句以“更”开头,可以推断“为这纯白的天地增添了色彩与生机”的是梅花,寻找前一句,④句描写了梅花在雪中更显热烈与芬芳,与③句衔接得当,A项符合逻辑,当选。②句将天地和白雪比作“水墨画”,与③句“增添了色彩”矛盾,排除B项。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冬雪之美》
11.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③⑤,②④⑥
B.①②④,③⑤⑥
C.①③⑥,②④⑤
D.①⑤⑥,②③④
【答案】C。
【东汇达教育解析】
题干图形均有一个小黑点,考虑功能元素。观察小黑点的位置,图②④⑤中小黑点标记在直角上,图①③⑥中小黑点标记在锐角上,故图①③⑥为一组,图②④⑤为一组。
故正确答案为C。
12.从所给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规律性:
【答案】D。
【东汇达教育解析】
元素组成不同,优先考虑属性规律。观察发现九宫格第一行的三个图形依次为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且第一个图形为横轴对称,第三个图形为竖轴对称;第二行三个图形满足相同的规律;同样,第三行也符合上述规律,故“?”处应该为竖轴对称图形,只有D项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D。
13.情绪污染是指在一定的工作环境中,该团体每个成员都会不自觉地觉察、体验自己领导的负面情绪,然后改变自己的情绪状态,使自己的情绪现状表现得与领导一致。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情绪污染的是:
A.小明工作没有条理,办公桌脏乱、文件乱丢,与他共事的小丽十分反感,小丽因此变得越来越暴躁、易怒
B.李丹看见领导心情不错,决定与领导商量加薪的事情,领导爽快地答应了他的涨薪请求,这使他非常开心
C.某科室科长因工作失误受到问责,闷闷不乐,科室里原本活泼好动的几个年轻人也变得郁郁寡欢
D.张宁参加局长信访接待会,前来参会的局长办事敷衍,态度冷漠,张宁的心情也随着局长的态度变得十分失落
【答案】C。
【东汇达教育解析】
第一步:找到定义关键词。
“该团体每个成员”、“都会不自觉地觉察、体验自己领导的负面情绪”、“然后改变自己的情绪状态,使自己的情绪现状表现得与领导一致”。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小丽因同事小明工作没有条理,办公桌脏乱、文件乱丢,变得越来越暴躁、易怒,既不符合“都会不自觉地觉察、体验领导的负面情绪”,也不符合“改变自己的情绪状态,使自己的情绪现状表现得与领导一致”,不符合定义,排除;
B项:李丹看见领导心情不错,决定与领导商量加薪的事情,领导爽快地答应了他的涨薪请求,这使他非常开心,“心情不错”不符合“负面情绪”,不符合定义,排除;
C项:科室里原本活泼好动的几个年轻人因科长闷闷不乐而变得郁郁寡欢,既符合“都会不自觉地觉察、体验领导的负面情绪”,也符合“然后改变自己的情绪状态,使自己的情绪现状表现得与领导一致”,符合定义,当选;
D项:张宁因前来参会的局长办事敷衍,态度冷漠,变得十分失落,张宁并不是该局长的下属,不符合“该团体每个成员”,不符合定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4.改变性培训是指那些改变员工本来已经具备的技能的培训,旨在改变部分员工不良的操作方法、工作方式或行为习惯,使员工具备更标准的业务知识和技能水平。
根据题干定义,下列哪项不属于改变性培训?
A.员工钱一知道如何操作机床,但是操作的方法不够精准,通过培训他掌握了精准的操作方法
B.由于人事科老员工张霞经常在档案审核认定工作中出现失误,科长决定让她再次参加档案审核培训
C.长期备战研究生考试的陈达,近期被某教育机构聘请做考研指导教师,上岗前该机构对他进行了岗位培训
D.从事主持行业10年之久的魏明,近期在主持过程中经常平翘舌不分,台长决定让他再参加一次主持人岗前培训
【答案】C。
【东汇达教育解析】
第一步:找到定义关键词。
“那些改变员工本来已经具备的技能的培训”、“改变部分员工不良的操作方法、工作方式或行为习惯,使员工具备更标准的业务知识和技能水平”。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员工钱一知道如何操作机床,符合“那些改变员工本来已经具备的技能的培训”,通过培训使他掌握了精准的操作方法,符合“改变部分员工不良的操作方法、工作方式或行为习惯,使员工具备更标准的业务知识和技能水平”,符合定义,排除;
B项:人事科老员工张霞经常在档案审核认定工作中出现失误,符合“那些改变员工本来已经具备的技能的培训”,科长决定让她再次参加档案审核培训,符合“改变部分员工不良的操作方法、工作方式或行为习惯,使员工具备更标准的业务知识和技能水平”,符合定义,排除;
C项:长期备战研究生考试的陈达并不具备考研指导教师的工作技能,不符合“那些改变员工本来已经具备的技能的培训”,不符合定义,当选;
D项:从事主持行业10年之久的魏明,符合“那些改变员工本来已经具备的技能的培训”,台长决定让他再参加一次主持人岗前培训,符合“改变部分员工不良的操作方法、工作方式或行为习惯,使员工具备更标准的业务知识和技能水平”,符合定义,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15.茶农:西湖龙井
A.老师:教书育人
B.面点师:水果蛋糕
C.军人:自动步枪
D.程序员:台式电脑
【答案】B。
【东汇达教育解析】
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西湖龙井是茶农制作的,二者为职业与成品的对应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二者为职业与职责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水果蛋糕是面点师制作的,二者为职业与成品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C项:军人使用自动步枪作为武器,二者为职业与工具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程序员用台式电脑工作,二者为职业与工具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6.学生:打球:学习
A.医生:拔牙:治疗
B.士兵:训练:射击
C.猴子:捞月:爬树
D.工人:织布:开车
【答案】A。
【东汇达教育解析】
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学生打球是主谓宾结构,学生学习是主谓结构。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医生拔牙是主谓宾结构,医生治疗是主谓结构,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B项:士兵训练、士兵射击都是主谓结构,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猴子捞月、猴子爬树都是主谓宾结构,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工人织布、工人开车都是主谓宾结构,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7.高盐、高脂等不健康饮食、吸烟和身体活动不足等是慢性病发生的主要行为危险因素,因此有人认为不吃盐可以避免高盐饮食带来的危害,但反对者称,人类必须每天摄入足够的盐。
以下哪项最能支持反对者的观点:
A.只要不摄入过多的盐,就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B.专家只建议每日摄入少量的盐,未要求不吃盐
C.人体中盐的摄入不足,可能会产生程度不同的脑水肿
D.挂面、面包等很多不咸的食物也含有盐
【答案】C。
【东汇达教育解析】
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人类必须每天摄入足够的盐。
论据:无。
本题只有论点,没有论据,可以通过举例子或解释原因等方式补充论据加强。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论点讨论人类必须每天摄入足够的盐,该项讨论不摄入过多的盐,话题不一致,不能加强,排除;
B项:论点讨论人类必须每天摄入足够的盐,该项讨论专家的建议,不明确是否必须摄入足够的盐,不能加强,排除;
C项:论点讨论人类必须每天摄入足够的盐,该项说明人体中盐的摄入不足会导致脑水肿,所以需要摄入足够的盐,解释了需要摄入盐的原因,补充论据,当选;
D项:论点讨论人类必须每天摄入足够的盐,该项讨论食物中含有盐,话题不一致,属于无关项,不能加强,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8.睡眠研究会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率高达38.2%,超过3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科学实验发现,只有进入深度睡眠时,血液才会大规模、周期性地流出大脑,这时脑脊液也才会趁虚而入,进入大脑清洗淀粉样蛋白等毒素。因此,科学家认为熬夜使人无法深度睡眠,会对大脑神经产生负面影响。
以下选项最能加强上述论证的是:
A.睡眠不足容易导致内耳供血不足,从而影响听力
B.熬夜时大脑会产生类似于脑部受到撞击时的化学物质
C.淀粉样蛋白沉淀聚积后具有很强的神经毒性作用
D.溶解状态的淀粉样蛋白在短时间内可促使神经突生长
【答案】C。
【东汇达教育解析】
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熬夜使人无法深度睡眠,会对大脑神经产生负面影响。
论据:只有进入深度睡眠时,血液才会大规模、周期性地流出大脑,这时脑脊液也才会趁虚而入,进入大脑清洗淀粉样蛋白等毒素。
本题论点说的是熬夜会影响大脑神经,论据说的是只有进入深度睡眠时,脑脊液才会进入大脑清洗淀粉样蛋白等毒素,论点、论据话题不一致,优先考虑搭桥,即在清洗
淀粉样蛋白和大脑神经之间建立联系。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论点说的是熬夜会对大脑神经产生负面影响,该项说的是睡眠不足的影响,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
B项:论点说的是熬夜会对大脑神经产生负面影响,该项说的是熬夜时会产生化学物质,无法确定产生的化学物质是否会对大脑神经产生负面影响,不能加强,排除;
C项:论点说的是熬夜会对大脑神经产生负面影响,该项说明淀粉样蛋白沉淀聚积后会对大脑神经产生负面影响,在
淀粉样蛋白和大脑神经之间建立联系,属于搭桥项,当选;
D项:论点说的是熬夜会对大脑神经产生负面影响,该项说的是溶解状态的淀粉样蛋白可以促进神经突生长,但不确定是负面影响还是正面影响,无法加强,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9.这个电子数码时代,蓝光的污染已成为社会常态,蓝光可以穿过视网膜,对眼球末端的黄色区域造成损伤,这是导致孩子近视的原因。因此,很多家长给孩子佩戴防蓝光眼镜,认为可以预防儿童近视。
以下选项最能削弱上述论证的是:
A.短波蓝光会使眼睛内的黄斑区毒素量增高,严重威胁眼底健康
B.医学上暂时无法明确“防蓝光眼镜”对于蓝光引起的视疲劳的缓解作用
C.增加孩子的户外运动,减少用眼和在室内的时间可以有效防控近视
D.孩子大多数时候都在室内活动,近距离用眼过多是造成孩子近视的唯一原因
【答案】D。
【东汇达教育解析】
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防蓝光眼镜可以预防儿童近视。
论据:蓝光可以穿过视网膜,对眼球末端的黄色区域造成损伤,这是导致孩子近视的原因。
本题论点说的是防蓝光眼镜可以预防儿童近视,论据说的是蓝光是导致孩子近视的主要原因,论点、论据话题一致,削弱优先考虑削弱论点,即防蓝光眼镜不能预防儿童近视。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蓝光可威胁眼底健康,不确定与近视的关系,不能削弱,排除;
B项:该项说明医学上无法明确“防蓝光眼镜”的作用,属于不明确选项,排除;
C项:该项只是说明防控近视的手段,未提及近视与防蓝光眼镜的关系,无关项,排除;
D项:该项说明近视的唯一原因是近距离用眼过多,那么防蓝光眼镜就不能预防近视,削弱论点,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20.对于肝脏被酒精破坏的重度酗酒者来说,一次器官移植通常是唯一现实的选择,但由于供体肝脏储量不足,以及相关规定禁止那些尚未戒除酒瘾的人进行移植,许多人最终只能等待死亡。在美国,每年有成千上万人死于酒精性肝病,而且有些人病情恶化的速度比其他人快得多。如今,科学家找到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一种普通肠道细菌的某些菌株产生的毒素。
由此可以推出:
A.酒精性肝病只能通过器官移植手术治愈
B.一些患有酒精性肝病的患者情况要比其他人糟糕得多
C.每年有大量尚未戒除酒瘾的人死于酒精性肝病
D.肠道细菌产生的某些毒素是造成酒精性肝病的主要原因
【答案】B。
【东汇达教育解析】
日常结论题,根据题干信息逐一分析选项。
A项:题干中指出“一次器官移植通常是唯一现实的选择”,该项“只能”过于绝对,无法推出,排除;
B项:题干中指出“有些人病情恶化的速度比其他人快得多”,即可以推出“一些患有酒精性肝病的患者情况要比其他人糟糕得多”,可以推出,当选;
C项:题干中指出“每年有成千上万人死于酒精性肝病”,没有体现“大量尚未戒除酒瘾的人死于酒精性肝病”,无中生有,排除;
D项:题干中最后一句话说明造成病情恶化速度不同的原因是肠道细菌的某些菌株产生的毒素,但未说明是“主要原因”,无法推出,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