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汉字的表述错误的是:
A.甲骨文的内容多为“卜辞”
B.“书同文”中的“文”指的是大篆
C.“钟鸣鼎食”中的两种器具均是金文的载体
D.隶书是篆书的化繁为简,化圆为方,化弧为直
【答案】B
【东汇达教育解析】本题考查人文常识。
A项正确,甲骨文,主要流行于商周时期,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因商朝的人大都迷信鬼神,大事小事都要卜问,故甲骨文的内容大部分是殷商王室占卜的记录,即“卜辞”。
B项错误,“书同文”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政策,以秦国的小篆为标准,统一全国文字,这里的“文”指的是小篆,而不是大篆。
C项正确,“钟鸣鼎食”出自《史记·货殖列传》,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器,二者都是青铜器,而金文指的是铸造在殷商与周朝青铜器上的铭文,所以这两种器具均是金文的载体。
D项正确,隶书是由篆书演变而来的,它简化了篆书的结构,将篆书的圆转笔画改为方折,化繁为简,化圆为方,化弧为直。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2.下列诗句与其所描述的乐器对应正确的是:
A.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二胡
B.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古筝
C.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箜篌
D.几年调弄七条丝,元化分功十指知——古琴
【答案】D
【东汇达教育解析】本题考查人文常识。
A项错误,“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出自唐代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意思是乐声清脆得就像昆仑山的美玉被击碎,凤凰在鸣叫;时而又像芙蓉在露水中饮泣,像兰花迎风开放笑语轻柔。通过“玉碎”“凤凰叫”等意象描述箜篌的清脆音色和奇幻音效,诗句所描述的乐器是箜篌,而非二胡。
B项错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出自唐代李商隐的《锦瑟》,意思是精美的瑟为什么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叫我追忆青春年华。“瑟”是中国传统弹拨乐器,早期有五十弦,后演变为二十五弦,而古筝通常为二十一弦,两者形制不同。诗句明确指向瑟,而非古筝。
C项错误,“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意思是一曲终了拨子从弦索中间划过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四弦”直接点明诗句所描述的乐器为琵琶,而非箜篌。
D项正确,“几年调弄七条丝,元化分功十指知”出自唐代方干的《听段处士弹琴》,意思是弹琴者花费了数年时间来调弄琴弦,深知通过十指的巧妙运用,能够将自然的变化和美妙融入到音乐之中。“七条丝”明确指出了所弹乐器为古琴,古琴以七弦为基本形制,且诗句强调“十指”拨弄的技法,符合古琴演奏特点。
故正确答案为D。
3.实际上普通话和方言不是同一层次上的交际工具,普通话是全民共同语,是官方语言,而方言是区域性的,是民间语言。通过明确______,普通话和方言可以做到并行不悖,甚至______,相得益彰。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规定 齐头并进
B.划分 互为表里
C.区分 珠联璧合
D.界定 相辅相成
【答案】D
【东汇达教育解析】第一空,根据文意可知,普通话和方言通过明确划定各自的使用范围可以同时使用,并不冲突。A项“规定”意为对事物的数量、质量或方式、方法等做出具有约束力的决定,D项“界定”意为划定界限,确定所属范围,置于此处均符合文意,保留;B项“划分”指把整体分成若干部分,文段未体现普通话和方言存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排除;C项“区分”指辨别,分辨,文段并非强调普通话和方言相似,不好分辨,与文意不符,排除。
第二空,根据“甚至”可知,表达递进关系,横线处所填词语应比“并行不悖”程度更重。D项“相辅相成”意为两件事物相互补充,互相配合,缺一不可,可与“并行不悖”构成递进关系,符合文意,当选;A项“齐头并进”意为不分先后地一齐前进或同时进行,程度与“并行不悖”一致,无法构成递进关系,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4.大自然的雄性和小部分雌性动物在性竞争中会采取______的手段,比如“控制资源”“使用武器”,以及进化出更有______的形态或功能(表型)等。而推动雄性表型性进化的动力,是雌性作为选择者凭借其感官系统和大脑机制的结合在选择配偶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审美。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匪夷所思 亲和力
B.行之有效 攻击性
C.独出心裁 独特性
D.多种多样 吸引力
【答案】D
【东汇达教育解析】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根据“是雌性作为选择者凭借其感官系统和大脑机制的结合在选择配偶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审美”可知,雄性所进化出的形态或功能(表型)符合雌性审美,且能吸引雌性,故横线处所填词语需体现吸引之意,A项“亲和力”比喻使人感到融洽、亲切并愿意接近的力量,D项“吸引力”指能吸引别的事物、人或人的兴趣的性质或能力,均符合文意,保留。B项“攻击性”指具有对他人有意挑衅、侵犯或对事物有意损毁、破坏等心理倾向和行为的人格特征,C项“独特性”指某物或某人所具有的区别于其他同类事物的特性,均与文意不符,排除。
第一空,横线后通过“比如”对前文进行举例分析,根据“‘控制资源’‘使用武器’,以及进化出更有······的形态或功能(表型)等”可知,横线处所填成语应体现出大自然的雄性和小部分雌性动物在性竞争中会采取多种手段之意,D项“多种多样”指多方面的、五花八门,符合文意,当选。A项“匪夷所思”指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离奇,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象的,文段并无怪异、离奇之意,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5.繁杂问题、苗头问题、偶然问题都是问题的具体形态,背后隐藏着不同类型的矛盾。从繁杂问题中把握事物的______、从苗头问题中发现事物的______、从偶然问题中认识事物的______,才能看清本质,抓住解决问题的根本。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正确的一项是:
A.必然性 趋势性 规律性
B.规律性 必然性 趋势性
C.趋势性 规律性 必然性
D.规律性 趋势性 必然性
【答案】D
【东汇达教育解析】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苗头问题”指刚刚出现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从此类问题中找到问题发展的方向,即“趋势性”,A、D保留。B项“必然性”指事物发展、变化中的不可避免和一定不移的趋势,用于此处程度过重,C项“规律性”指客观事物相互作用中所固有的稳定的规定性,不及“趋势”与“苗头”对应的更准确,排除。
第三空,根据“从偶然问题中认识事物”可知,横线处所填内容需与“偶然问题”相对应。“偶然问题”即偶然发生的、看似随机的事件。偶然问题的背后往往受到某些必然因素的影响和支配。D项“必然性”是指事物发展、变化中的不可避免和一定不移的趋势,符合文意,保留。A项“规律性”指客观事物相互作用中所固有的稳定的规定性,与文意不符,排除。
第一空,代入验证,根据“从繁杂问题中把握事物”可知,横线处所填内容需与“繁杂问题”相对应。D项“规律性”指客观事物相互作用中所固有的稳定的规定性,填入文段表示从繁杂的表象中去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对应得当,符合文意,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6.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是衡量一个民族有无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的重要指标。一个国家重视民族精神的培养,就能凝心聚力、______,各项事业就会______;忽视民族精神的培养,只会______、消极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奋发图强 一日千里 一盘散沙
B.精神振奋 兴旺发达 人心涣散
C.聚精会神 繁荣昌盛 离心离德
D.精神抖擞 蒸蒸日上 分崩离析
【答案】B
【东汇达教育解析】第一空,横线处与“凝心聚力”构成并列结构,形容重视民族精神的培养所带来的好处, A项“奋发图强”指振作精神,努力工作,以谋求强盛;B项“精神振奋”指振作精神,奋发努力;D项“精神抖擞”形容精神振奋,饱满。三项均符合文意,保留。C项“聚精会神”形容专心致志,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样子,常用于搭配具体的某事,如聚精会神地听课,与文段中“国家”“民族精神”搭配不当,排除。
第二空,根据“民族精神是······重要因素·······重要指标”可知,国家重视培养民族精神后,各项事业就会发展得很好,A项“一日千里”比喻进展极快;B项“兴旺发达”指事物或事业充分发展、欣欣向荣的景象;D项“蒸蒸日上”比喻事情蓬勃发展,日日都有进步,均符合文意,保留。
第三空,横线处与“消极颓废”构成近义并列,B项“人心涣散”形容人心不齐,与“消极颓废”语意相近,且可以作为不注重民族精神培养的结果,当选。A项“一盘散沙”比喻涣散不团结或力量分散没有组织起来,相较于“人心涣散”缺少“人心”这一重要主语,导致前后衔接不够准确,排除;D项“分崩离析”形容国家或集团四分五裂,这一后果程度过重,且与后文“消极颓废”的并列不够准确,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7.诗,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可是,诗并不是现实生活照相式的复制品。它是现实生活在诗歌创作者心中所激起的情感的浪花,它需要创作者在生活与艺术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艺术感受便是这座桥梁。诗人能以诗的方式接受现实印象,并能借助幻想活动,在诗的形象中把印象又复印出来。诗歌创作者总是善于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去摄取生活中的那些元素,并调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对那些元素进行发酵,进行化学处理,进而酿造出诗来。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诗歌是创作者在现实生活中所激起的情感浪花
B.对诗歌的创作是诗人通过艺术感受而完成的
C.诗歌来源于社会印象并反映社会印象
D.诗歌创作者的想象力十分丰富
【答案】B
【东汇达教育解析】文段开篇提到诗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并非是生活的复制品,后面指出诗是生活在作者心中激起的情感浪花,用“需要”表示对策,提到诗歌需要创作者在生活与艺术间的桥梁即艺术感受,引出“艺术感受”这一主题词,后面又提到诗歌创作者通过艺术感受摄取生活元素进而酿造出诗,故文段强调诗歌创造是通过艺术感受完成的,对应B项。A、C、D三项均未提及“艺术感受”这一主题词,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8.传统观念中的夜经济更多是吃饭经济、购物经济,但夜经济发展并未止步于此。2022年春节假期,各地夜经济消费业态推陈出新,打造更丰富的消费场景,为人们带来了物质、精神的双重满足。从沉浸式演艺,到奇妙光影秀,再到夜间博物馆,夜经济与民俗、旅游、文娱、冬奥等充分融合,激发“夜间+”的无限可能。多样化、主题性、特色类产品既满足了人们的不同需求,也有望打造独特夜景、形成消费品牌,为城市增添人气与活力。
根据这段文字,消费业态推陈出新的效果不包括:
A.消费者拥有更多的夜消费选择
B.多种业态在夜经济下充分融合
C.形成夜经济消费品牌成为可能
D.夜经济发展获得更充沛的动能
【答案】D
【东汇达教育解析】A项,根据“打造更丰富的消费场景······从沉浸式演艺,到奇妙光影秀,再到夜间博物馆”可知,“更多的夜消费选择”文段有所提及,排除;
B项,根据“夜经济与民俗、旅游、文娱、冬奥等充分融合,激发‘夜间+’的无限可能”可知,“多种业态充分融合”文段有所提及,排除;
C项,根据“多样化、主题性、特色类产品既满足了人们的不同需求,也有望打造独特夜景、形成消费品牌”可知,“形成消费品牌成为可能”文段有所提及,排除;
D项,“夜经济发展的动能”文段并未提及,无中生有,当选。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9.虽然寒冷的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但在高温闷热的“秋老虎”时节,空气中湿度增高、含氧量降低,平时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常会感觉不适,出现胸闷、气促、头晕等症状。另外,高温天气会使人体出汗过多,血液浓缩,如果未能及时补充水分,容易形成斑块;一旦斑块脱落,血栓形成,堵塞血管,就可发生急性心梗。此外,人在炎热夏夜往往得不到良好的睡眠,这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之一。闷热天气还会使人情绪波动、心情烦躁,这也是冠心病突发的危险因素。在这段时间,因工作劳累而缺乏休息的人,尤其要警惕心肌梗死突然来袭。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养生”尤其要“养心”
B.“秋老虎”之名因何而来
C.心脑血管疾病诱因知多少
D.夏秋之交要预防心肌梗死
【答案】D
【东汇达教育解析】文段开篇通过转折词强调“秋老虎”时期,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会感觉不适,紧接着通过“另外”这一并列标志词再次说明“高温天气会发生心梗”,后文通过“此外”引导并列第三个方面说明“炎热天气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文末通过“还”强调“闷热天气诱发冠心病”。尾句出现指代词“这段时间”进行总结,且出现程度词“尤其”强调“警惕心肌梗死”,故文段重点强调 “秋天及夏天的高温天气要警惕心肌梗死”,对应D项。
A项,“养生”文段未提及,且未提及文段核心话题“气温高”,排除;
B项,偏离文段中心,文段并未解释“秋老虎”名字是怎么来的,排除;
C项,未提及文段核心话题“高温”,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0.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活动载体,本科生科研是受就读院校和学科环境影响、聚焦专业知识习得与应用、注重师生团队交流与互动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具体科研参与中,本科生需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既有学习与理解能力,发现有价值的研究选题、构建缜密科学的研究设计、寻找有效可靠的论证依据、批判性分析研究结果、整合或更新甚至颠覆已有知识、反思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等。上述这些,都要求本科生在科研过程中习得并运用理解、分析、论证、解释等认知技能。这些正是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核心技能。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本科生科研是一种综合性科研实践活动
B.科研参与能提升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C.本科生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核心技能
D.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产生依赖于知识基础
【答案】B
【东汇达教育解析】文段开篇介绍本科生科研是一种怎样的综合性实践活动,紧接着指出在具体科研参与中,本科生需要怎么做。随后说明上述这些技能都需要本科生在科研过程中学习获得,尾句通过“这些”对上文进行总结,指出上述技能的核心是批判性思维能力。故文段核心话题为“批判性思维能力”,重在强调本科生科研过程中能够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对应B项。
A项,缺少主题词“批判性思维能力”,排除;
C项,文段并未论述本科生是否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而是强调在科研过程中能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无中生有,排除;
D项,“依赖于知识基础”文段并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1.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答案】C
【东汇达教育解析】元素组成不同,且无明显属性规律,考虑数量规律。题干图形被分割,封闭区域明显,优先考虑面数量,总的面数量依次为3、4、4、6、3无规律,故进一步考虑面的细化。观察发现题干中均存在明显最大面,且最大面的边数量与外框边数量相同,只有C项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C。
12.下列选项中最符合所给图形规律的是:
【答案】B
【东汇达教育解析】图形元素组成相似,优先考虑样式规律。观察发现图形外部轮廓相同,但内部颜色不同,考虑黑白运算。第一组图:灰+白=白、白+灰=白、灰+灰=白、白+白=灰;第二组图运用此规律,正上方:白+灰=白,排除C项;正下方:白+白=灰,排除A、D两项。
故正确答案为B。
13.文献自引率是指期刊自引次数占其所引用的参考文献次数的比例。文献自被引率是指期刊被自己引用的次数占其被引用总数的比例。根据上述定义,如果某学术期刊共引用了1000个参考文献,其中200个来自该期刊以往刊载过的论文,同时该期刊论文一共被引用了1500次,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学术期刊自引次数和自被引次数一样
B该期刊的文献自引率为13.3%,文献自被引率为20%
C学术期刊文献自引率一定小于文献自被引率
D文献自引率和文献自被引率都能准确衡量文献的质量
【答案】A
【东汇达教育解析】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文献自引率:“自引次数占其所引用的参考文献次数的比例”;
文献自被引率:“被自己引用的次数占其被引用总数的比例”。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该期刊所引用的文献中,200个来自该期刊以往刊载过的论文,自引次数和自被引次数都为200,说法正确,当选;
B项:该期刊文献自引率
;该期刊文献自被引率
,选项二者顺序相反,说法不正确,排除;
C项:根据二者的公式,分子分母的数量并不确定,所以并不能绝对说明二者的大小;且根据该期刊的情况,文献自引率是可以大于文献自被引率,说法不正确,排除;
D项:二者都是在说引用的情况,并不能直接和文献质量挂钩,说法不正确,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4.反刍思维是指个体在经历了消极生活事件后不由自主地反复思考该事件的产生原因、经过和结果,表现为个体倾向于将负面信息与自我联系并过度解读、对事件细节和自身情绪状态过度加工、对事件思考的重复和持续等特点。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反刍思维的是( )。
A老王最近感觉老忘事,明明锁了门,出门后却还是控制不住再回去看看
B小林失恋了很痛苦,他认为对方太自私太不懂得珍惜自己,每每想起都愤愤不已
C儿子成绩下滑严重,让刘女士这段时间寝食难安,一直念叨儿子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D老孙把目前困顿的家庭经济状况归咎于自己五年前的那场失败投资,每次不自觉想起都懊悔不已
【答案】D
【东汇达教育解析】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在经历了消极生活事件后”、“将负面信息与自我联系并过度解读”、“对事件细节和自身情绪状态过度加工”、“对事件思考的重复和持续”。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老王最近老忘事,没有体现经历消极生活事件,不符合“在经历了消极生活事件后”,不符合定义,排除;
B项:小林失恋了很痛苦,他认为对方太自私太不懂得珍惜自己,说明小林是将失恋的原因与对方联系起来,并非将负面信息与自我联系,不符合“将负面信息与自我联系并过度解读”,不符合定义,排除;
C项:刘女士因儿子成绩下滑严重而寝食难安,没有体现刘女士将儿子成绩下滑的原因与自身联系起来,不符合“将负面信息与自我联系并过度解读”,不符合定义,排除;
D项:老孙目前家庭经济状况困顿,符合“在经历了消极生活事件后”,老孙将家庭经济状况困顿的原因归咎于自身投资失败,符合“将负面信息与自我联系并过度解读”、“对事件细节和自身情绪状态过度加工”,每次不自觉想起都会懊悔,符合“对事件思考的重复和持续”,符合定义,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15.电梯法则,一般指用极具吸引力的方式,快速、简明、有效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最符合“电梯法则”的是:
A在限时演讲的开始就直奔主题,抓住关键
B写作时把观点概括为三条,分层次陈述
C向客户推销产品时聊家常,拉近距离
D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时营造轻松氛围
【答案】A
【东汇达教育解析】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用极具吸引力的方式”、“快速、简明、有效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该项中在限时演讲时,开门见山、快速、简明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符合“用极具吸引力的方式”、“快速、简明、有效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符合定义,当选;
B项:该项中分层次陈述三条观点,没有体现快速和简明,不符合“快速、简明、有效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符合定义,排除;
C项:该项中推销产品时聊家常,拉近距离,不符合“使用极具吸引力的方式”、“快速、简明、有效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符合定义,排除;
D项:该项中营造的是轻松氛围,没有涉及阐述观点,不符合“快速、简明、有效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符合定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6.风扇:风:电
A火电厂:电:煤
B水龙头:水:阀门
C篮球:球框:橡胶
D榨汁机:果汁:水果
【答案】A
【东汇达教育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风扇可以生成风,以电为动力来源,将电能转换成风能。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火电厂可以生成电,以煤为动力来源,将煤炭能量转换成电能,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B项:水龙头可以控制水的流动,但不能生成水,且水龙头属于阀门,二者为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篮球是以橡胶为原材料制成的,篮球可以投入球框,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榨汁机可以制作果汁,但水果是原材料而不是其动力来源,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7.铁皮桶:油桶
A汤勺:漏勺
B金饰:手镯
C党费:工资
D章鱼:鱿鱼
【答案】B
【东汇达教育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铁皮桶是指由铁皮制作而成的桶,油桶是指装油的桶。有的铁皮桶是油桶,有的铁皮桶不是油桶,有的油桶是铁皮桶,有的油桶不是铁皮桶,二者为交叉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汤勺是指盛汤的勺子,漏勺是做饭用工具,呈勺子形状,但勺面中间有很多小孔,用来捞东西的,汤勺和漏勺是不同的勺子,二者为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金饰是指用金子制作而成的首饰,手镯是戴在人手腕上的环形装饰品,有的金饰是手镯,有的金饰不是手镯,有的手镯是金饰,有的手镯不是金饰,二者为交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C项:党费是指党员向党组织缴纳的用于党的事业和党的活动的经费,工资是指劳动者提供劳动后,用人单位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和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通常党费是按照党员的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来缴纳的,二者不涉及交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章鱼属于头足纲八腕总目,有八条触手,鱿鱼属于头足纲十腕总目,有十条触手,章鱼和鱿鱼是不同的软体动物,二者为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8.病毒:疾病
A愉悦:满足
B锻炼:健康
C心高:气傲
D年龄:衰老
【答案】B
【东汇达教育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因为“病毒”,所以可能会得“疾病”,二者是因果的对应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因为“满足”,所以可能会感到“愉悦”,二者是因果的对应关系,但词语顺序与题干相反,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因为“锻炼”,所以“健康”,二者是因果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C项:“心高气傲”指心里自高自大,神气十分傲慢,二者是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年龄”会影响“衰老”的程度,因为“年龄越大”,所以“衰老程度越重”,而非“年龄”导致“衰老”,二者不是因果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9.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言道:“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研究表明,荔枝难以保鲜是因为果实的呼吸强度很高,导致果实品质急剧下降。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研究结论?
A荔枝的可食用部位不是像桃子那样的果皮,而是“假果皮”,它与外皮之间没有直接的维管束相连,外皮失水时不能直接从果肉处获得补充
B荔枝离枝后会继续分解糖分:氧气充足时,糖分会分解为二氧化碳;氧气不足时,糖分会转化为一些影响风味的醇、醛类物质
C荔枝自身会不断产生乙烯,加速果实成熟甚至腐烂,自然更容易变质
D荔枝花能产生花蜜,并且它们的蜜腺很发达,是很好的蜜源植物
答案B
【东汇达教育解析】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荔枝难以保鲜是因为果实的呼吸强度很高,导致果实品质急剧下降。
论据:无。
本题只有论点没有论据,加强优先考虑补充论据,即解释原因或举例子。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该项讨论的是荔枝的可食用部位是“假果皮”以及外皮失水时的情况,但外皮失水与论点中果实的呼吸强度无明确关联,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
B项:该项讨论的是荔枝离枝后会继续分解糖分,以及分别在氧气充足时和氧气不足时的糖分转化情况,说明荔枝的果实确实存在呼吸作用,补充论据,可以加强,当选;
C项:该项讨论的是荔枝自身不断产生的乙烯会导致其变质,但乙烯的产生与论点中果实的呼吸强度无明确关联,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
D项:该项讨论的是荔枝花能产生花蜜,与论点中果实的呼吸强度完全无关,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0.研究人员测量了从2009年到2019年南极仅有的两种本土开花植物——南极德尚和南极漆姑草的生长情况。发现这些植物不仅密度越来越大,而且它们的生长速度也在逐年加快。德尚在这10年间增长的数量与1960年到2009年的50年一样多,而漆姑草在同一时期增长了5倍以上。研究人员认为这是气候变暖造成的。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研究人员的观点?
A2009年到2019年间南极的温度并没有明显上升
B2009年到2019年间食用这两种植物的海狗数量有所减少
C2009年到2019年间德尚与漆姑草的增长数量存在明显差异
D2009年到2019年间降水的增加也可能造成这两种植物的增加
答案A
【东汇达教育解析】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气候变暖造成了2009年到2019年间南极德尚和南极漆姑草的密度越来越大,生长速度逐年加快。
论据:无。
本题只有论点没有论据,且论点存在因果关系,削弱可以考虑否定论点也可以考虑因果倒置或他因削弱。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该项指出2009年到2019年间南极的温度没有明显上升,温度没有明显上升说明气候几乎没有变暖,那植物生长情况变化就不是气候变暖导致的,否定论点,可以削弱,保留;
B项:该项指出2009年到2019年间食用这两种植物的海狗数量减少了,海狗数量变少和气候变暖发生在同一时间,在气候变暖的基础上增加了另外一个同时存在的原因,他因削弱,可以削弱,保留;
C项:该项指出两种植物的增长数量存在明显差异,而论点在讨论气候变暖导致两种植物密度大和生长速度加快,话题不一致,无关项,无法削弱,排除;
D项:该项指出2009年到2019年间降水增加也可能造成这两种植物的增加,降水增加与气候变暖发生在同一时间,在气候变暖的基础上增加了另外一个同时存在的原因,他因削弱,可以削弱,保留。
对比A、B、D三项,否定论点的力度比他因削弱的力度大,A项更合适。
故正确答案为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