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年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某博物馆在“重走长征路”展厅展出了如下路线图。下列与图中地点有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地点①是红军长征的主要出发地,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的所在地
B.在地点②召开的会议,集中解决了党内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在地点③附近,红军依次经历了“强渡大渡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
D.毛泽东在地点④写下“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抒发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壮志豪情
【答案】C
【东汇达教育解析】本题考查人文常识。
A项正确,地点①为江西瑞金。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告成立。瑞金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的所在地。1934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开始实行战略转移,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机关由瑞金出发,向集结地域开进。瑞金是红军长征的主要出发地之一。
B项正确,地点②为贵州遵义。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解决了当时党内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C项错误,地点③为四川泸定县附近。1935年5月3日至9日,中央红军长征从云南省皎平渡巧渡金沙江。1935年5月24日至25日,中国工农红军在四川省越西县(今属四川省石棉县)安顺场渡过大渡河。1935年5月29日,红军先遣部队——一军团二师四团飞速赶到泸定,占领西桥头,经过激烈战斗,终于夺取了泸定桥。红军依次经历的正确顺序应为“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D项正确,地点④为六盘山。“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出自毛泽东的《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是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抒发了彻底打垮国民党和日本帝国主义者的坚强决心,发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壮志豪情。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2.深圳平安金融中心是深圳市第一高楼,是向世界展示深圳经济发展的重要地标,以下最合适作为该楼楹联的是( )。
A.载凯旋舞,扬悉尼歌,缩舆地于一方,星分欧亚移经纬;沐侏罗风,卷句丽雨,听回声自千古,人越时空鉴海田
B.铁骨凌霄二百米,劈云阶直上,敢教鹏翼培风上;钢魂淬火三天势,立玉宇横空,更借风雷滚行
C.岳立冠南天,登楼看珠灿东方,鹏腾大海;龙光冲北斗,凭栏念太阿镇国,砥柱安民
D.举风鹏大翼垂天,进取当头,一楼自有冲霄势;启春脚群心向日,宽和在抱,百姓欣随领路人
【答案】C
【东汇达教育解析】本题考查人文常识。
C项正确,A、D两项错误,2022年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联等部门联合组织了“深圳2023迎春楹联征集活动”,评选出10副深圳主题佳联。其中A项适合世界之窗,“悉尼”“欧亚”体现了世界之窗浓缩世界不同地方景观的特色。C项适合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岳立冠南天,登楼看珠灿东方”可以理解为高楼巍峨屹立于深圳这座位于南方的城市,登楼远眺,深圳经过多年发展,经济繁荣,如同东方一颗耀眼的明珠。D项适合深圳市民中心大楼。
B项错误,这副对联气势磅礴,展现出钢铁建筑或工程的雄浑伟力与坚韧精神,但与深圳平安金融中心无直接关系。
故正确答案为C。
3.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用情贵真、谋措贵实。在“聚”上要坚持需求导向,以人才为本,拿出诚意,少一些“_______”;在“用”上要坚持结果导向,搞活机制,铺路架桥,不能“光有想法没有办法”。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敷衍塞责
B.虚应故事
C.口惠而实不至
D.顾左右而言他
【答案】C
【东汇达教育解析】根据“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用情贵真、谋措贵实”“以人才为本,拿出诚意”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应体现聚集人才时要真诚且有实际行动,少一些只说不做的行为,C项“口惠而实不至”意为只在口头上答应给别人好处,而实际的利益却到不了别人身上,体现了只说不做,没有实际行动,与前文“拿出诚意”相对应,符合文意,当选。
A项“敷衍塞责”指工作不认真负责,表面应付了事,B项“虚应故事”指用敷衍的态度对待工作,均侧重敷衍不认真,与文意不符,排除;D项“顾左右而言他”指无话对答,有意避开话题,用别的话搪塞过去,侧重回避问题,与文意无关,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4.中国长城是在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分界线上耸立起来的,这条分界线随着双方力量的_______,在不同历史时期就像改道的黄河一样,在大地上留下深浅不一的痕迹:有的_______如巨龙蜿蜒,有的湮灭如草蛇灰线。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变幻莫测 连绵
B.斗转星移 盘旋
C.此消彼长 清晰
D.日异月殊 交错
【答案】C
【东汇达教育解析】第一空,横线处修饰“双方力量”,根据文段信息“中国长城是在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分界线上耸立起来的”“留下深浅不一的痕迹”可知,形成长城的“双方力量”应当有变化,C项“此消彼长”指这个下降,那个上升,与文段对应恰当,保留。A项“变幻莫测”指事物变化多端,难以预测,B项“斗转星移”指季节或时间的变化,D项“日异月殊”形容变化大,均仅能体现变化,但无法表现“双方力量”,排除。
第二空,横线处是对“深浅不一的痕迹”进行的解释说明。“草蛇灰线”比喻事物留下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有的湮灭如草蛇灰线”体现出有的长城破败,仅留下模糊的痕迹,对应“浅”,故横线处应当对应“深”,体现出留下清楚的痕迹,C项“清晰”符合文意,当选。A项“连绵”指(山脉、河流、雨雪等)接连不断,B项“盘旋”指环绕着飞或者走,D项“交错”指交叉、错杂,均与“深浅”对应不当,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5.汉武帝时,私学在官学的影响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汉代私人讲学的事例_______,读书人学成即授徒相当普遍。而家学,是私学的特殊力量。家学所传习的内容很_______,并不仅限于经学范畴。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一而足 宽宏
B.不胜枚举 宽泛
C.比比皆是 广阔
D.数不胜数 广泛
【答案】B
【东汇达教育解析】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横线处搭配“内容”,根据“并不仅限于经学范畴”可知,横线处表达的意思是家学传习的内容很广,B项“宽泛”、D项“广泛”均指涉及的面广、范围大,符合文意;A项“宽宏”指心胸开阔,度量大,常搭配人的胸怀,排除;C项“广阔”形容宽广、无边无际,常搭配草原、平原等,排除。
第一空,根据“读书人学成即授徒相当普遍”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表示事例特别多之意,B项“不胜枚举”、D项“数不胜数”从意思上均可,都表示数量多,但是横线处搭配“事例”,即例子,而B项“不胜枚举”中的“举”与“事例”对应更恰当,故择优选择B项。
故正确答案为B。
6.一些家长对孩子近视存在认识误区,认为近视可以逆转,不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眼科验光、配镜,而是给孩子尝试各种_______。其实一旦孩子确诊为近视,就要及时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配镜,控制或_______近视发展。专家呼吁,家长应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_______孩子过早接触电子产品,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古方 缓解 防止
B.疗法 遏止 预防
C.秘方 减轻 提防
D.偏方 延缓 避免
【答案】D
【东汇达教育解析】第一空,根据“不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眼科验光、配镜,而是······”可知,横线处应与“正规”语义相反,形容“非正规”的方法。C项“秘方”指奇秘或巧妙的方法,D项“偏方”指民间流传不见于古典医学著作的中药方,均含有“非正规方法”之意,保留。A项“古方”指古代流传下来的方法及技巧,B项“疗法”指治疗的方法,均无法体现“非正规方法”之意,排除。
第二空,横线处搭配“发展”,且与“控制”语义相近,D项“延缓”指使发展缓慢,符合文意,保留。C项“减轻”指使程度减少,与“发展”搭配不当,排除。
第三空,代入验证。D项“避免”指设法不使某种情形发生,符合文意,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7.交流互鉴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识,是文明发展的尺度。从古老的丝绸之路、茶叶之路、香料之路上经贸交往的互通有无,到新时代“一带一路”“两廊一圈”等合作建设的开展,亚洲各国为实现互通发展,战胜挑战,克服困难和艰险。文明交融促进了亚洲国家生产力的发展,打破了民族的原始闭关状态,亚洲人民借此开阔了眼界、建立了友谊、收获了富足。在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相互建构的文明互动中,东方文化也与西方文化包容共进,不断迈向人类进步新阶段。“光明来自东方”这句古希腊谚语正是对东西文明交融成果生动而诗意的说明。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文化交融,亚洲生产力发展的动力
B.“一带一路”,文明传播的通道
C.交流互鉴,推动人类文明永续发展
D.包容共进,构建东西方文明互动
【答案】C
【东汇达教育解析】文段首先引出观点,即“交流互鉴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识”,紧接着通过“丝绸之路、茶叶之路、香料之路”到“一带一路”“两廊一圈”的例子来论证观点,之后又通过论述“交流互鉴”带来的好处和意义进行解释说明,最后引用“光明来自东方”的谚语进一步来论证“交流互鉴”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故文段首句是重点,强调“交流互鉴”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对应C项。
A项,“亚洲”,对应解释说明部分,且“文化交融”表述片面,排除;
B项,“一带一路”,对应解释说明部分,非重点,排除;
D项,“包容共进”,对应解释说明部分,且文段重点强调的是“交流互鉴”而不是“包容共进”,非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8.传统村落是珍贵的农耕文明遗产。当前,传统村落面临的当务之急依然是严格保护。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让传统村落融入未来,在新格局下进行功能定位,重新融入城乡发展,是今后的一个重要议题。因为发展才能体现传统村落的价值,发展才会让传统村落传承下去。未来,历史村镇将和现代城市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并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特色保护类和重要聚焦点,在未来的城乡格局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带动城乡发展。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发展才会让传统村落传承下去
B.传统村落将在未来的城乡格局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C.传统村落要在城乡融合背景下实现不断发展
D.传统村落急需严格保护
【答案】C
【东汇达教育解析】文段开篇引出“传统村落”这一话题,并论述当前的主要任务是严格保护,然后指出在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到来的大背景之下,传统村落融入未来、融入城乡发展是今后的“重要议题”,紧接着通过“因为”对观点进行原因解释,尾句则介绍未来的情况,历史城镇将和现代城市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对前文观点进行加强论证,故整个文段重点强调传统村落要融入未来、融入城乡发展,对应C项。
A项“发展”表述不明确,文段重在强调“融入城乡发展”,排除;
B项“在未来的城乡格局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属于尾句解释说明内容,非重点,排除;
D项“严格保护”对应首句,为当前的情况,本身非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9.黄河凌汛发生在冬季河水开始封冻和春季河水开始解冻时,是因冰坝阻塞水流甚至带来洪灾的一种河流特有的水文现象。纬度差异是引起凌汛的主要原因。秋末冬初,北部河水首先封冻,南来的未结冰的水流受阻排泄不畅,于是抬高水位,引起凌汛。冬末南部的河水先解冻,而北部河面依然冰层很厚,上游大量的水流夹带冰凌一起下泄,不仅无法破坏下游的冰层,甚至浮冰还会增进冰层的加厚,极易形成冰坝或冰桥,阻塞水流、抬高水位,发生凌汛。如果凌汛与黄河春季的洪汛结合起来,将会产生更大的危害。因此要兴建许多大型的水利工程,防止凌汛泛滥成灾。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为恰当的是:
A.黄河凌汛产生的原因
B.黄河凌汛是一种河流特有的水文现象
C.防止黄河凌汛泛滥成灾的必要性
D.黄河凌汛产生的危害
【答案】C
【东汇达教育解析】文段开篇引出“黄河凌汛”这一话题,接着指出引起凌汛的主要原因是纬度差异,并对纬度差异是如何在冬季封冻和春季解冻时对河水造成影响从而引发凌汛进行了具体解释,随后指出黄河凌汛与春季的洪汛结合会产生更大危害。尾句通过结论词“因此”提出对策,强调要兴建许多大型的水利工程,防止凌汛泛滥成灾。故文段重点强调防止黄河凌汛泛滥成灾的必要性,对应C项。
A项“黄河凌汛产生的原因”非文段重点,文段通过介绍凌汛的成因引出防止凌汛的必要性,排除;B项是对黄河凌汛概念的介绍,非文段重点,排除;D项介绍凌汛的危害同样是为了体现防止凌汛危害发生的必要性,非文段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0.文言和白话是两个相互依存的概念,无文言,也就无所谓白话,但它们并不等同于书面语和口语。受限于语言保存技术,我们现在能感知的古代汉语都是书面上的,包括文言,也包括白话。文言是在先秦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古代汉语书面语。先秦两汉的典籍、六朝以后文人仿古写出的作品都属于文言文。 白话是汉魏六朝以后,随着语言发展变化而形成的较为接近口语的言语,偶尔也夹杂一些文言成分,较能反映语言的时代性和区域性特点。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汉魏六朝以后的作品都属于白话文
B.古代汉语实际上包含白话文的成分
C.文言文更能反映语言的时代性特点
D.文言与白话分别等同书面语与口语
【答案】B
【东汇达教育解析】A项,根据“六朝以后文人仿古写出的作品都属于文言文”及“白话是汉魏六朝以后,随着语言发展变化而形成的较为接近口语的言语,偶尔也夹杂一些文言成分”可知,选项表述错误,排除;
B项,根据“受限于语言保存技术,我们现在能感知的古代汉语都是书面上的,包括文言,也包括白话”可知,古代汉语确实包含白话文,选项表述正确,当选;
C项,根据“白话是汉魏六朝以后······偶尔也夹杂一些文言成分,较能反映语言的时代性和区域性特点”可知,选项中“文言文更能反映······特点”属于无关对比,排除;
D项,根据“文言和白话是两个相互依存的概念,无文言,也就无所谓白话,但它们并不等同于书面语和口语”可知,选项表述与文意相悖,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1.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答案】C
【东汇达教育解析】图形元素组成不同,无明显属性规律,优先考虑数量规律。图形封闭面较多,优先考虑数面,但数面无规律。再观察发现题干图形存在明显最大面和最小面,且二者形状相同,按照此规律只有C项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C。
12.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答案】A
【东汇达教育解析】元素组成不同,且无明显属性规律,优先考虑数量规律。题干汉字比较简单且存在窟窿面,但笔画数和面数量均无规律。观察题干发现,“回”字存在明显的横线和竖线,题干其他汉字也具备相同特点,优先考虑横线和竖线的数量。题干图形横线数依次为:1、2、3、4、5,竖线数依次为1、2、3、4、5,即横线和竖线的数量相等,只有A项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A。
13.能够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一个命题的本身称之为原命题,逆命题是指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颠倒的新命题,否命题是指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全否定,但不改变条件和结论的顺序的新命题。逆否命题是指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颠倒,然后再将条件和结论全否定的新命题。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命题为“若m+2=5,则m=3”,其逆否命题为“若m=3,则m+2=5”
B原命题为“若天下雨,则地面一定湿”,其逆否命题为“若天不下雨,则地面一定不湿”
C原命题为“若x>1,则
单调递增”,其否命题为“若
不单调递增,则
”
D原命题为“若甲信任乙,则乙信任甲”,其逆命题为“若乙信任甲,则甲信任乙”
【答案】D
收起
【东汇达教育解析】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命题:“能够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原命题:“一个命题的本身”;
逆命题:“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颠倒”;
否命题:“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全否定”、“不改变条件和结论的顺序”;
逆否命题:“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颠倒”、“再将条件和结论全否定”。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原命题为“若m+2=5,则m=3”,原命题条件为“m+2=5”,结论为“m=3”。 “若m=3,则m+2=5”是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颠倒得到的,符合“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颠倒”,符合逆命题定义,不符合逆否命题定义,说法错误,排除;
B项:原命题为“若天下雨,则地面一定湿”,原命题条件为“天下雨”,结论为“地面一定湿”。“若天不下雨,则地面一定不湿”是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全否定,但不改变条件和结论的顺序得到的,符合“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全否定”、“不改变条件和结论的顺序”,符合否命题定义,不符合逆否命题定义,说法错误,排除;
C项:原命题为“若x>1,则
单调递增”,原命题条件为“x>1”,结论为“
单调递增”。“若
不单调递增,则
”是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颠倒,然后再将条件和结论全否定得到的,符合“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颠倒”、“再将条件和结论全否定”,符合逆否命题定义,不符合否命题定义,说法错误,排除;
D项:原命题为“若甲信任乙,则乙信任甲”,原命题条件为“甲信任乙”,结论为“乙信任甲”。“若乙信任甲,则甲信任乙”是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颠倒得到的,符合“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颠倒”,符合逆命题定义,说法正确,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14.合同法大多属于缺省规则,当事人可以就同一事项做出不同约定,只有在没有约定时,才把合同法规定填补到合同中。缺省规则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符合当事人预期的正向缺省规则,当事人无需事无巨细地对合同进行约定,只要适用合同法规定就能实现合同目的,有利于节约订立合同的成本;另一种是与当事人预期相悖的反向缺省规则,适用该类缺省规则会产生与合同目的相反的结果,以督促当事人事先对相关事项做出约定。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反向缺省规则的是:
A标的数量没有约定的,视为合同没有成立
B质量要求没有约定的,按照强制性国家标准履行
C价款没有约定的,按照缔约时履行地的市场价格履行
D履行方式没有约定的,按照有利于实现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
【答案】A
【东汇达教育解析】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正向缺省规则:“当事人无需事无巨细地对合同进行约定”、“只要适用合同法规定就能实现合同目的”;
反向缺省规则:“与当事人预期相悖”、“适用该类缺省规则会产生与合同目的相反的结果”。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标的数量没有约定的,视为合同没有成立,当事人签订合同,应是期望合同可以继续生效,符合“与当事人预期相悖”、“适用该类缺省规则会产生与合同目的相反的结果”,符合“反向缺省规则”定义,当选;
B项:质量要求没有约定的,按照强制性国家标准履行,说明合同对这方面即便是没有做出约定,该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合同法规定继续履行合同,符合“当事人无需事无巨细地对合同进行约定”、“只要适用合同法规定就能实现合同目的”,符合“正向缺省规则”定义,不符合“反向缺省规则”定义,排除;
C项:价款没有约定的,按照缔约时履行地的市场价格履行,说明合同对这方面即便是没有做出约定,该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合同法规定继续履行合同,符合“当事人无需事无巨细地对合同进行约定”、“只要适用合同法规定就能实现合同目的”,符合“正向缺省规则”定义,不符合“反向缺省规则”定义,排除;
D项:履行方式没有约定的,按照有利于实现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说明合同对这方面即便是没有做出约定,该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合同法规定继续履行合同,符合“当事人无需事无巨细地对合同进行约定”、“只要适用合同法规定就能实现合同目的”,符合“正向缺省规则”定义,不符合“反向缺省规则”定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5.她经济也称女性经济,是围绕女性形成的一种经济现象。一方面,因为越来越独立、自信、精致、自在、多元,女性成为消费需求旺盛、消费能力强大、不断引领新型消费趋势,为市场提供无限商机并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有关政府部门和各类市场主体纷纷针对女性需求,规划区域经济发展,开发新产品和服务。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涉及她经济的是( )。
A“十三五”以来,甲市围绕女性化妆品做强特色产业,成为了女性化妆品产业之都
B乙市寰宇美谷集团公司成立了“女性需求”研究中心,开发特色产品和新型服务
C新经济报告称,中国中产女性消费趋势指数达130点,远超整体平均水平115点
D近年来丙市通过举办女性创新创业大赛,成立女性创客联盟,支持女性创业就业
【答案】D
【东汇达教育解析】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女性消费需求旺盛、消费能力强大、不断引领新型消费趋势”、“有关政府部门和各类市场主体针对女性需求,规划区域经济发展,开发新产品和服务”。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甲市围绕女性化妆品做强特色产业,符合“有关政府部门和各类市场主体针对女性需求,规划区域经济发展,开发新产品和服务”,符合定义,排除;
B项:乙市寰宇美谷集团公司成立了“女性需求”研究中心,开发特色产品和新型服务,符合“有关政府部门和各类市场主体针对女性需求,规划区域经济发展,开发新产品和服务”,符合定义,排除;
C项:中国中产女性消费趋势指数远超整体平均水平,符合“女性消费需求旺盛、消费能力强大、不断引领新型消费趋势”,符合定义,排除;
D项:丙市举办女性创新创业大赛,支持女性创业就业,不涉及女性消费,不符合“女性消费需求旺盛、消费能力强大、不断引领新型消费趋势”,也不涉及针对女性需求开发新产品和服务,不符合“有关政府部门和各类市场主体针对女性需求,规划区域经济发展,开发新产品和服务”,不符合定义,当选。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16.沿海港口:上海港:国际大港
A跨境班列:中欧班列:长途班列
B舆情监测:风险监测:环境监测
C纳米技术:纳米科学:前沿科学
D纸媒广告:传单广告:杂志广告
【答案】A
【东汇达教育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上海港”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部,长江与东海交汇处,是中国沿海的主要枢纽港,也是中国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口岸。“上海港”既是“沿海港口”,又是“国际大港”,第二词分别与第一词、第三词构成种属关系,第一词和第三词构成交叉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中欧班列”既是“跨境班列”,又是“长途班列”,第二词分别与第一词、第三词构成种属关系,第一词和第三词构成交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B项:“舆情监测”和“环境监测”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监测,二者为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纳米科学”是“纳米技术”的基础,二者为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传单广告”和“杂志广告”是广告的不同形式,二者为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7.国画:留白
A诗歌:精练
B歌剧:戏剧
C雕塑:石刻
D书法:练习
【答案】A
【东汇达教育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留白是国画中常见的一种艺术手法,国画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留白,二者为特征的对应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诗歌具有精练的特点,诗歌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精练,二者为特征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B项:歌剧是综合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要素而以歌唱为主的戏剧,二者为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石刻是运用雕刻的技法在石质材料上创造出具有实在体积的各类艺术品,属于雕塑艺术,二者不是特征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练习书法,二者为动宾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8.温室效应:冰山融化:海面上升
A博览群书:视野开阔:见解深刻
B连日降雪:道路结冰:出行困难
C电闪雷鸣:狂风大作:沙尘肆虐
D刻苦训练:技能提高:获得金牌
【答案】B
【东汇达教育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因为“温室效应”,所以“冰山融化”;因为“冰山融化”,所以“海面上升”,三者为连续因果对应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因为“博览群书”,所以“视野开阔”;因为“视野开阔”,所以“见解深刻”,三者为连续因果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保留;
B项:因为“连日降雪”,所以“道路结冰”;因为“道路结冰”,所以“出行困难”,三者为连续因果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保留;
C项:“电闪雷鸣”“狂风大作”“沙尘肆虐”是不同的天气现象,三者不是连续因果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因为“刻苦训练”,所以“技能提高”;因为“技能提高”,所以“获得金牌”,三者为连续因果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保留。
对比A、B、D三项,题干和B项的初始原因均为自然原因,带来的均为消极结果,但A、D两项初始原因为人为原因,带来的为积极结果,B项与题干逻辑关系更为一致,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B。
19.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深受失眠困扰。其中一些人上网寻找解决之道,比如一个名为“海军2分钟入睡法”的短视频,最近在网络上非常受欢迎。这种方法主要有5步:第1步是放松面部肌肉,包括舌头、下巴和眼周肌肉;第2步是尽可能放松肩膀、上臂和下臂,先放松其中一边,然后放松另一边;第3步是深呼气,放松胸口;第4步是依次放松大腿和小腿;第5步是用10秒来平复心绪。视频声称在2分钟内可以迅速入睡,并称这一方法可快速解决失眠难题。
以下哪项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视频声称的观点?
A对于失眠的人来说,最有效的“催眠剂”,就是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
B治疗失眠最主要的是认知行为治疗,这应该是治疗失眠的首选方法
C该方法通过放松人的身体,从人的意识层面入手,让患者放松,调节自身情绪
D该方法中的动作,可让人逐渐放松甚至入睡,但很快就会再次醒来
答案D
【东汇达教育解析】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海军2分钟入睡法”的短视频声称在2分钟内可以迅速入睡,并称这一方法可快速解决失眠难题。
论据:无。
本题只有论点,没有论据,削弱优先考虑削弱论点,即“海军2分钟入睡法”不能解决失眠难题。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该项说的是最有效的催眠方式是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但无法说明题干论点的“海军2分钟入睡法”是否可以解决失眠难题,为不明确项,无法削弱,排除;
B项:该项说的是治疗失眠的首选方法是认知行为治疗,但无法说明题干论点的“海军2分钟入睡法”是否可以解决失眠难题,为不明确项,无法削弱,排除;
C项:该项说的是“海军2分钟入睡法”是如何使患者放松,调节情绪的,但未提及这样是否可以解决失眠难题,无法削弱,排除;
D项:该项说的是“海军2分钟入睡法”虽然可以助人入睡,但是很快会醒来,说明无法彻底解决失眠难题,削弱论点,可以削弱,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20.一个研究团队对非洲发现的乍得沙赫人头盖骨“图迈”的分析显示,乍得沙赫人属于人类世系,生活于700万年前。团队还对在发现图迈同一地点出土的一块大腿骨和两块前臂骨进行了分析,发现直立行走是乍得沙赫人首选的活动模式。团队发表的论文称,人类祖先700万年前就能直立行走。这个结论将人类直立行走的年代向前推进了100万年。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①论文没有阐明这些腿骨和前臂骨是否与图迈同属一个时代
②有科学家指出,不同寻常的主张需要提供不可质疑的证据
③论文没有证明这些腿骨和前臂骨是否与图迈同属一个个体
④与该团队合作的法国科学家希望明年继续在乍得进行研究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A
【东汇达教育解析】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人类祖先700万年前就能直立行走。
论据:对非洲发现的乍得沙赫人头盖骨“图迈”的分析显示,乍得沙赫人属于人类世系,生活于700万年前。团队还对在发现图迈同一地点出土的一块大腿骨和两块前臂骨进行了分析,发现直立行走是乍得沙赫人首选的活动模式。
本题论点讨论的是“人类祖先700万年前就能直立行走”,论据通过“头盖骨‘图迈’”“大腿骨和两块前臂骨”分析出人类700万年前是直立行走的,论点和论据话题一致,削弱可以考虑削弱论点和削弱论据。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①:指出论文没有阐明这些腿骨和前臂骨是否与图迈同属一个时代,而题干说对乍得沙赫人头盖骨“图迈”的分析显示,他们生活于700万年前,若这些腿骨和前臂骨与图迈不属于同一个时代,那么这些腿骨和前臂骨可能不是出自于700万年前,也就无法得出人类祖先700万年前就能直立行走,削弱论点,可以削弱;
②:指出不同寻常的主张需要提供不可质疑的证据,但未说明题干的内容是否为不可质疑的证据,为无关项,无法削弱;
③:指出论文没有证明这些腿骨和前臂骨是否与图迈同属一个个体,而题干说乍得沙赫人头盖骨“图迈”,即表明图迈属于乍得沙赫人,若这些腿骨和前臂骨与图迈不属于同一个个体,那么这些腿骨和前臂骨就不是图迈的,也就说明这些腿骨和前臂骨可能不是乍得沙赫人的,从而无法得出直立行走是乍得沙赫人首选的活动模式,削弱论据,可以削弱;
④:指出与该团队合作的法国科学家希望明年继续在乍得进行研究,没有提到与论点和论据有关的内容,为无关项,无法削弱。
综上,能削弱的有①③。
故正确答案为A。

